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5月考前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5月考前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a6de1c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a

交换受阻。

【详解】(1)读图,甲地南北两侧为4000米等深线,甲地中部等深线稀疏,而两条4000米等深线的北部、西部数值较小、等深线较密,说明甲地中部地区地形较平坦、深度大,周边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深度较小,甲地地形中部低四周高,类似于陆地上的盆地,称为洋盆。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上,随着板块的张裂,软流层的岩浆沿着边界不断上涌,在海底冷却凝结形成火山,使红海中部海域地势较高成为海底山脉,称为海岭。 (2)珊瑚多分布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于水深100-200米的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凹缝中。红海的纬度范围约为20°-30°N,为热带、亚热带海域,水温高,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光照强;红海大多数海域水深在200米以内,海水深度小;材料“红海清澈碧蓝”,说明海水清澈,利于阳光透射进海水中。 (3)红海地处亚洲、非洲的交界处,北部与欧洲距离近,地理位置优越,欧亚各国贸易往来频繁,海运量大,经过红海到达欧亚地区与经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相比,极大地缩短了航程;红海海域较封闭,且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海域风浪小,航运条件好。 (4)石油泄漏后,由于石油比水的密度小,石油浮在海水上面,使大气和海洋之间的水分交换受阻;海面海水受油膜阻挡难以蒸发,导致海洋上空的空水汽含量减少;蒸发减少,气流上升运动减弱,不利于水汽冷却成云致雨,海面降水量减少。

31.【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域旅游是全域景观优化、多产业互动、全民参与的新型旅游形态。安徽黄山、浙江杭州西湖是我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材料二 2016-2018年,黄山旅游接待进山游客人次,连续三年同比下降,2018年下降多达9.94%。下图为《2018中国高铁游酒店白皮书》中有关黄山旅游意愿及交通方式的相关数据。

材料三 2018年底杭黄高铁开通运营。杭黄两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旅游合作机制,将共同打造“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沿杭黄高铁黄金旅游线,串联起了7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黄山、杭州确定我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优势条件分别有 。 (2)数据显示,未来 交通成为前往黄山旅游的主要方式,除交通因素外,黄山旅游业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打造“杭黄高铁黄金旅游线”,发挥全域旅游对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1)黄山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旅游资源价值高,旅游资源丰富; 杭州西湖为世界文化遗产,距客源市场近

(2)铁路(高铁) 受季节影响,淡季客流量不足,旺季接待能力不足;酒店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条件较差;附近旅游资源对客流量的吸引,政府统筹管理不足

(3)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交通、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民参与,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人;打破单一景区建设的局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对旅游资源保护,深层次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区域合作,宏观调控,扩大旅游市场。 【解析】 【分析】

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能成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说明黄山、杭州旅游资源价值高、游览条件好,适合开展全域旅游活动。黄山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对游客吸引力强;杭州西湖景观知名度高,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地区接待能力强,客源市场广阔。

(2)读图,未来2年内,前往黄山的交通方式火车占比60%,说明未来将以火车(铁路)为主。由图可知影响游客前往黄山旅游的因素还有酒店、美食、时间等,可结合这些因素分析。节假日、旺季前往黄山旅游的游客多,而非节假日、冬季游客数量较少,旅游市场不稳定,受季节影响大;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地区接待能力较差,尤其是旺季游客多时接待能力不足,使游客旅游体验较差;随着黄山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黄山吸引的游客规模减少;政府管理不善,没有积极推进各景区的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3)“全域旅游是全域景观优化、多产业互动、全民参与的新型旅游形态”,发展全域旅游,把黄山及其周边地区都当作景区,有利于推动黄山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让景区内的居民都参与到产业活动中,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使游览的景观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景点,有利于改变各景区各自建设、重复建设的局面,促进景点间的相互合作,共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全域景观化使各地的旅游资源都能得到开发和保护,减少过去对非景区旅游资源的破坏情况,有利于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全域旅游要求区域内部加强合作,共同规划、建设,提高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力,扩大旅游市场。

32.【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三北”地区 40 年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在推动地区生态改善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撒大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绿染高原: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绿荫原野: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三刮四种”到“林茂粮丰”的转变;绿兴民富:林产品实现了由“四料俱缺”到“相对丰富”的转变;绿色丰碑:引领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由行业行为向社会行为的转变。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部分区域景观图。

(1)A、B、C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B、C两地区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分别是:B 、C 。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A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 ,该生态问题会加重C地区的 环境问题。

(3)“三北”防护林工程跨区域合作的意义,评价该工程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1)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性 水土流失 土地盐碱化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沙尘暴或雾霾

(3)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跨区域的特点,环境问题的防治需要遵循区域合作共同治理的原则。 有利影响:林草资源显著增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色林果业、森林旅游经济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不利影响:生态用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解析】 【分析】

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详解】(1)A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是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沙质沉积物,以及人类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用水等行为造成的;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形成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季风气候多大雨、暴雨,再加上人为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旱涝、盐碱、风沙,形成原因有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地形平坦,排水不畅,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北部距离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近等。因此造成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三个地区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和农业生产、用水等人类活动的差异性。黄土高原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是水土流失,华北平原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为土地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