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心理学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898680c8d376eeafaa313c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再现

12、遗忘的规律是( )。A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B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C均衡的,先后一样 13、看小说时根据小说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14、古人的“千里眼”、“顺风耳”是( )。A再造想象 B幻想 C记忆表象 15、人做梦是(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三、判断题

1、天生盲人可以有视觉表象。( )

2、凡识记的活动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效果就好。( ) 3、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

4、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 ) 5、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识记的效果要优于有意识记。( )

6、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 ) 7、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 8、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 9、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

10、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 ) 11、在回忆中,再现比再认的水平低。( )

12、人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要依赖于表象。( ) 13、增强识记的目的性是因为识记的目的明确,效果就会越好。

14、表扬奖励会提高小学儿童的识记效果,批评又会降低其识记效果。( ) 15、不管创造性想象的水平多高,都要以再造想象为基础。( )

16、创造想象中的很多新形象是在现实中尚未有过的,所以创造想象与客观现实无关。( ) 17、无意识记是没有意义的识记。( )18、有意识记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识记。( ) 19、机械识记是有害无益的。( )20、有意识记可以是机械识记,也可以是意义识记。( ) 21、在街上见到一个人,面很熟,但叫不出名字了,回家后,终于想起来了。这是识记。( ) 22、复习的效果与复习时间的多少成正比。( )23、上课刚结束,记忆犹新,复习不必马上进行。( ) 24、小学低年级儿童是以无意识记为主。( ) 25、想象对实践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实践又是想象发展的基础。( )

四、填空

1.画家擅长于 记忆,数学家擅长 记忆。2. 性和 性是表是表的特征。3.记忆过程包括 、 和 。 4. 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 的,呈现 的趋势。 5.回忆有两种水平 和 。 比 水平更高。

6.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 信息,又不会用系统 和 去 信息。 7.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丰富儿童的 和 是有效的途径。

8.容易被无意识记的是与人的 和人的 , , 相联系着的事物。 9.需“搜肠刮肚”地作出较大意志努力才能实现的再现叫 。

10.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词的记忆优于 词的记忆;情绪状态下,对 词

5

的记忆作用明显。11.创造想象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等特点。

12.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像往往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性,创造成分不多。 13.儿童在______年级间,有意识记的效果迅速提高,并开始占用优势地位。

14.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对信息的保持量以________接受的为最高,以________接受的次之,

以_________接受的最低。

15.外加动机对识记效果的影响,________年级最大,_______年级最小。物质奖励对________

年级识记效果最好,精神奖励对_____年级识记效果最好。

16.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信息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7.表象是认识过程的_______环节,是_______过渡到_______的桥梁。

18.随时间的推移,识记过的东西会因遗忘而发生_______的变化,因内容的加工改造而发生

________变化。

19.遗忘可分为________遗忘和_______遗忘。排列在_______位置的材料易被遗忘。 20.梦是________的极端形式,幻想是_______的一种特殊形式。

21.意义识记的效果总是________机械识记。22.通常考试的判断题与选择题主要是通过

________来解答,问答题与填空题主要是通过________来解答。

23.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24.小学儿童保持策略发展的特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

25.小学儿童记忆效果明显手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外加______________的影响 五、简答题

1、简要说明记忆的基本过程2、简要分析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3、简要分析遗忘规律。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5、简要分析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储特点 6、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

六、论述题

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思维

一、解释概念 1、思维—— 2、抽象思维—— 3、集中思维—— 4、发散思维—— 5、分析—— 6、综合—— 7、抽象—— 8、概括—— 9、概念——

6

10、创造思维—— 11、变式—— 二、填空

1、言语是个体在_______、________和理解_______过程中发生的________现象。 2、思维的基本特性是______ 、 _______。

3、从个体发展看,思维可分为_______ 、_______和______三种。

4、从思维探索问题的方向,思维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其中前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后者的功能是________。

5、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是______和________。其具体运用又表现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6、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7、儿童掌握概念的途径主要有(1)_____________和(2)______________ 8、儿童概念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9、创造性思维有四个阶段,分别是_____、 ______、 ______和______。

10、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吉尔福特认为这一特征表现为_____ 、______、 ______ 。

11.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发展大体经历了 、 和 三级水平。 12.小学儿童概念的掌握可分为:第一级水平以 和 来解释概念,第二级水平以 和 解释概念,第三级水平以 和 来解释概念。

13.小学儿童理解力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 (2) (3) 。 14.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表现而分析其心理状态 这是思维的 性的表现。

15.某小学生在加减计算时,还是要在头脑里呈现一支支铅笔或其他物品的形象,并逐一计算。这种思维是 思维。说明该思维发展处于 水平。

16.某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 思维。

17.小学儿童的思维是以 为主逐步向以 为主过渡,其转折的关键期在 年级(约 岁)。18.小学儿童低年级时只能在 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中高年级已能在 和 (2) (3) 。

20.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有五个(1) (2) (3) (4) (5) 。11.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三、选择题

1、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A具体化 B抽象 C概括 D综合 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

A思维的概括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间接性 D思维的独立性

3、“灯饰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性。A概括 B灵活 C间接 D独立 4、小学儿童的思维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 )阶段。A 6、7岁 B7、8岁 C8、9岁 D10、11岁

的基础上进行 的分析综合。19.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

7

5、教师把某个学生的言行、成绩、态度、性格爱好、健康等方面组成总体面貌加以思考,这是思维的( )过程。A 分析 B 综合 C 具体化 D 概括

6、有个小学儿童说:“车是在路上跑的,是用来载人拉货的”,说明其掌握概念处于以( )来解释概念的水平。

A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 B重要属性和实际功用 C种属关系和正确义 D本质抽象 7、思维能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不能直接感知的对象,这是思维的(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社会性 D独立性

8、小孩掰手指计算属于( )。验证几何题目属于( )。 A动作思维B 形象思维C 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

9、思维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 )地位。A一般 B 被动 C主动 D核心 10、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一种社会现象是( )。A记忆 B 思维 C言语 D 语言 11、从已知判断,即大前提,小前提,推出新的判断即结论,这是( )。 A 概念 B判断 C 推理 D 动作思维 四、判断题

1、语言与言语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区别的概念。( ) 2、小学儿童只有具体形象思维,成人只有抽象思维。( )

3、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发散性,可见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没有集中思维。( ) 4、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就是要找出事物的差异。( )

5、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及理解力发展都与其概念水平相适应。( )

6、“鲸不是鱼”这是思维形式“推理”的表现。( ) 7、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 8、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

五、简答题

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什么?3、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4、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六、论述题

1、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七、分析题(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评析所提供的教育情景)

1、一位小学教师帮助小学儿童形成和掌握“动物”的初级概念的教学过程是: 教师:大家看这几张图画上的动物,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鸡、鸭有两只脚,猫和猪都有四只脚。 教师:它们的颜色都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猫有白的、花的;公鸡是红的;那个大猪是黑猪。 教师:大家再仔细看看,这些动物还有些什么不相 同的地方?

学生:鸡子是尖嘴,鸭子扁嘴,猪的嘴象个“防毒面具”,猫的嘴上还长有胡子哩! 学生:鸡的脚有爪;鸭子脚上有“薄肉”,(师:停一下,鸭脚趾间的薄膜叫做蹼,大家跟我

念一遍??,然后说:继续说。)猪有蹄子。 教师:那为什么把它们都叫做动物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