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720627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b

⑦“帘”通“奁”,匣子。 故选B。 7.C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本题中,

A项,“九宵”应写作“九霄”,“谈笑风声”应写作“谈笑风生”; B项,“福址”应写作“福祉”,“义愤填鹰”应写作“义愤填膺”; D项,“婆挲”应写作“婆娑”,“笙萧”应写作“笙箫”。 故选C。 8.14. A

15. 颈联写杜甫在渭北独对春天树,李白在江东远望日暮云,两句看似平淡,连接起来却意蕴丰富,作者思念李白,远望南天暮云之时,李白也正在思念着作者,遥看北国春树,两句时空重叠,蕴含着双方深重的离情。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交代出李白诗歌冠绝当代的原因是思想与众不同”理解错误,首联中“飘然思不群”的思在此不仅仅指李白的思想,更偏重于指其才思。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结合全诗感情基调等内容理解与分析。分析本题,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首先理解颈联的含义,再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意思是: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

9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9.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3). 复为慷慨羽声 (4). 夙兴夜寐 (5). 余独好修以为常 (6). 青青子衿 (7). 羁鸟恋旧林 (8). 齐彭殇为妄作 (9). 渺沧海之一粟 (10).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侯、笙箫、慷慨、夙兴夜寐、常、子衿、羁鸟、彭殇、渺、沧海、至者。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题中,D项,“南宋著名文学家”错误,苏轼,北宋人。 故选D。

11.10. B 11. C 12. C

13. (1)张良于是更改姓名,逃到下邳躲藏起来。沛公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跟随了他。 (2)这些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赏,恐怕又被怀疑平生出现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就相聚图谋造反了。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

10

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曰”是“说”之意,其后宜断开,排除A;“臣计”是“我的计谋”共同作“用”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臣愿”与“封留”共同构成主谓短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如最后一段“后八年留侯卒”。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中,C项,“获得了三万户的封邑”错误,原文“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可知,张良推辞了三万户的封邑,愿意受封留地,汉高祖同意了他的请求。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更,更改;亡匿,逃亡、躲藏;略,夺取;属焉,跟随他。(2)见,被;及诛,遭受诛杀。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

11

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国。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张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 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张良曾经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巡游东方,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更改姓名,逃到下邳躲藏起来。沛公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跟随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游说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追随了沛公。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份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 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赏,恐怕又被怀疑平生出现的过失而遭受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