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生礼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6b9ef8bceb19e8b9f6ba39

上口中唱道:小酒盅,卡床沿,明年生个小歪蛋(生男孩),小酒盅卡床腿,明年生个小歪嘴。 放枕头时则唱:枕头往下落,儿女一大窝,枕头往下放,儿女一大趟。5、滚床:铺完床,要找晚辈小男孩(2-3人)来滚床,铺床人用碗罩住两枚红鸡蛋在席上推,边推边唱:红鸡蛋,满床串,明年生个小歪蛋,小儿蛋来滚床,儿子闺女排成行。滚后,红鸡蛋则是对滚床小孩的奖赏。6、贴进喜联:大门旁则贴双喜,或喜气、盈门。大门联:“苏才郭福,姬子彭年。”意为:---苏东坡的才华,郭子仪的福气,(传说郭:七子八婿)姬子:即周文王,有百子,彭年即彭祖,寿八百岁。或“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 ”其三句即:四喜诗的第三句“洞房花烛夜”第一章即:诗经首篇《关 雎》。7、烧喜纸:婚礼的头一天,或当天早上,新郎须人陪着(挎金纸的,有提红包皮的,放爆竹的,鼓乐手等)到祖坟上烧喜纸,放鞭炮,并在坟头上放红纸条。8、拜天桌:大桌一张,上摆烛台,桌下放火盆,内燃鲜松枝叶。9、青龙贴:红纸条上写青龙二字,婚礼当天由带轿人带女方家交给问事人贴在石磨上,石臼上,缸上与新人属相相忌者须将青龙帖装在口袋里(半装半露)。 八、迎娶

1、过轿:路途远的头天过轿,路近的当天过轿,打伞的先轿而行。(一为探路,二为事主报信,轿快到家,以供家主作迎接准备).2、压轿:轿到女方庄头,女方须派一男孩前去坐轿,叫压轿。放鞭炮:花轿到新人家后,女方迎头先放一掛大鞭,带轿人接着也放掛鞭。带轿人将催妆衣,青龙帖交给女方问事人。3、催妆:待女方喜宴开得差不多时,为了早发轿,带轿人放催妆炮,鼓乐手奏催妆乐,新人则梳洗挽鬘头,戴包网,别上簪钗,戴上凤冠换上催妆衣。装箱:新人换妆时,由婶子或嫂子装箱(先放铺箱红纸、再放衣物、毛巾、肥皂等,在箱的四角放上压箱礼,数量不一)抽桌屉里放上艾棵(表夫妻恩爱)、麦麸(表幸福美满)大葱(表聪明)4、封条:装箱完毕,贴上封条(防路上丢失)由婆家查验后启封。封条为:X年X月X日喜封。5、妆奁单:所有嫁妆逐一登记交嫁妆头转交婆家查验。6、照轿:上轿前,由婶子或嫂子(儿女双全者)燃红纸在轿内绕一圈(驱除邪气)7、上轿:抱轿:由新人哥哥或叔父(全福人)抱着上轿。抱法:抱轿人双臂里弯平端,左手握右臂拐,右手握左臂拐内,新人双膝跪于抱轿人右臂上,身子俯于抱轿人右肩上(意思是脚不踩娘家土)。走轿:新人穿好踩堂鞋后,倒靸兄或弟的鞋子,自己走着上轿,到轿门后脱去所靸的鞋再坐入轿中。8、封轿:发轿前由婶子或嫂子用红线把轿门帘一边缝上一针封好。9、发轿:带轿人先放鞭炮,女家接着放。带轿人喊起轿,打伞人先行,抬轿的杠上肩抬起上路,鼓乐手在前,轿不走重路(起码有一段路不重)路上带轿人逢桥便放一掛小鞭。10、稳轿:起轿时,女方家安排四名男青年(新人的兄、弟)分立轿的两边,手扶轿杆慢慢行走到庄外(防止轿夫走的太快)。打伞人由轿上安排,肩扛红伞(红色伞布,伞杆长约1.5米)先轿而行,负责带路,先到主家报告轿已快到,主家作好准备。

11、轿进门迎头先放大鞭,带轿人喊落轿,轿才落下。领亲:轿落地后,由新郎的伯父母或叔父母(儿女双全者)老夫妻二人来天地桌前磕头叫领亲。(意思为:新郎新人像领亲人那样儿女成双,夫妻恩爱)。12、上头:选儿女双全的婶子或嫂子两个人,手拿拜盒,内放两个红鸡蛋,一根打结白线,一包白粉或石灰粉,到轿门后,打开轿帘,拿红鸡蛋在新人面上滚动,口中唱道: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喜果子,明年吃你喜鸡蛋。13、开脸:由上头人用白线沾粉将新人眉上额间毛发绞去,叫开脸。(未婚女孩是毛脸,开脸后为媳妇。)14、去坠换环:由上头人摘去新人耳坠,戴上耳环,(旧时处女戴坠,媳妇戴环)并唱道:摘去坠,戴上环,再想当闺女难上难。15、抱斗:将柳条编的五升斗内放满高粱,上插一杆秤,秤上放一顶黑纱包或黑布(表示子多、高升)由老大伯(新郎的哥哥儿女双全者,不分远近房的哥哥均可)从天地桌上把斗抱到轿门前,待新人双脚放到斗上后便抱回洞房放于新人床上。(意思是:老大抱斗,越抱越有,以老大为榜样,多生子女)

16、下轿:新人由两名迎轿大姐扶着走下轿,走在红毡上或带红角的踩堂席上,前后有

5

人传席。17、开锁:如果新郎小时因娇气辫过锁子,在新人下轿时,脖上掛着锁和钥匙,面轿而立,新人走上前将锁打开,随手把锁(连同钥匙)扔向轿后。捡到者,可找新郎换包烟吸。18、撒喜:又叫撒账,撒帐人手端笆篼(内放麦麸,白果、花生、枣子),待新人下轿后边撒边唱:一撒荣华富贵,二撒金玉满堂,三撒良田千顷,四撒骡马成行,五撒五子登科。…… 19、拜天地:随着撒喜歌,新郎、新人来到拜天地桌前站好(男左女右)按司仪的程序: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夫妻对拜,送入洞房。20、拿妆奁:女方嫁妆由异姓嫁妆头带领一班人抬着随轿后面走,到新郎家,嫁妆头将妆奁单交给男方家核查后便去坐席吃饭(如不给饭吃须多开钱)待大总按路程远近开好钱后而回。(有人戏言曰:拿嫁妆,好生意,丢下扁担吃东西,吃饱饭,就滚蛋。)21、行磕头礼:鸣炮奏乐后,新郎、新人来到天地桌前站好,按司仪程序一一磕头,受头者须把磕头礼(即钱)放入桌上钱筐内。程序为:给老爹、奶奶磕头(自家人一般不给磕头礼)以下依次为:给父母亲、姑父母、外祖父母、舅父母、姨娘、哥嫂、表哥嫂等磕头……最后,给帮忙的,烧锅、抱柴的磕头。

22、吃长生面:长生面(红纸包裹)新人从娘家带来交由厨师煮好,盛于碗中放上筷子置于托盘中红纸上,新郎新人像征性吃一点(表示夫妻长寿)新郎、新人须掏钱给谢厨礼。23、长命灯:婚礼当天下午(天黑前)由婶子或大娘来喜房屋点灯,通夜不熄(表示长命)点灯者边点边唱:南京到北京,婶子大娘来点灯,洞房亮堂堂,夫妻寿命长。

24、送房:天黑后,新郎请四——六名年轻人(等辈或晚辈)来送房,主家置办一桌酒菜(菜以果品为主)新郎和送房者先入场,后请新人入场。(1)、送房者入场时先说一段送房歌:送房,送房,喜气洋洋。新郎请咱,前来送房,好话多说,莫要猖狂,喝杯喜酒,再请新娘。(2)、请新人:一人说词,一人去洞房请新娘(行拱手礼)一请新人欠身起,二请新人下牙床,三请新人移莲步,四请新人出洞房,出了洞房,四方观望,杏眼一瞟,望见新郎。不高不矮,不瘦不胖,长得俊俏,比谁都强。郎才女貌,配成一双,你恩我爱,天久地长。有的新娘子,为了治一治送房人连请三遍却不动身,须换人再请,方可成功。新人到场后须双手斟酒,双手举筷点菜。送房者每说一段歌后另加一句说的好,道的鲜,要吃新人(或新郎)的喜香烟,新人须双手敬烟(双支),双手给其点火。有淘气者故意吹熄新人手中火,须重新再点。

25、要条件:为了增加喜庆气氛,送房者在说完一段歌后加一句说的好,道的快,叫新郎新娘换裤带。有的新人开通,一提即换。(因她(他)都事先多备一条新布带勒于外边)也有的新人不好意思换,便将全桌酒杯集中在要条件者面前,斟上酒以示惩罚。(即你喝完酒我再换裤带)如被罚者把酒喝下,新人还赖着不换,送房者便开始“夸”新人。看新人,先看脸,脸上又长牛皮癣。秤钩鼻,鸭蛋眼,两个耳朵,像蒲扇。说的不好,你可别愿,赶快去把裤带来换。

出于闹喜,新人是不得生气的,只好以酒罚之。送房者提的条件多种多样,送房时间长达数小时,结束时须送新人回洞房:送新人,回洞房,到了洞房,坐在床上。招手示意,安排新郎,床下瞅瞅,门后望望,有无小“鬼”,在此隐藏。关好窗户,把门栓上,小声说话,以防听房。

26、听房:就是听新郎、新人房中说私房话(旧时新婚者不像现在人开朗,泼辣)如新婚之夜新郎先找新人说第一句话,则预示头胎生个男孩。听房的人多为等辈(年龄小者),晚辈、但也有长辈(有三天分大小之说)自发听房:不请自来听房的,事先藏于床下,门后,憋住气。彻夜不归,长达月余。请人听房:无人听则为不吉,主家须置办酒席请人来听房。27、唱喜:唱喜的一般由二人组成,一个说词,一个答好,婚礼那天,不拘时辰,来到门口先放鞭,后唱:响亮,响亮,真响亮。到大门,两边望,大红喜字,贴两旁。大门上,写的强,上写“诗歌杜甫其三句”下配“乐奏周南第一章”。进大门朝里望,大门里面实在强,院里有棵梧桐树,梧桐树上落凤凰。公凤凰,母凤凰,这只跳在那只上,公的点头,母的叫,口口声声状元郎。唱完后,唱喜人拜会鼓乐手,厨师上烟问候,便于联系下一家办喜事的。然后拜会

6

大总,大总问其是骑马(快走,即不吃饭)还是坐轿(慢走,表吃饭)大总据其回答后开喜钱,“骑马”多开,“坐轿”者简单招待,少开钱。

28、送客:发轿后,送客的(一般为2人,由伯、叔、哥、表哥(里表)担当,且德高望重,能说会道,晚轿一步再行,(免得闹喜的说难听话,面子不好瞧)到了男方家后在陪客人陪同下进入客屋,喝茶,叙话后入席。有学问者说话较为讲究(很文谄)如请问先生府上哪里?(家住哪里)贵姓?台甫?(名字),贵庚(年龄)?与新贵人何等称呼等?送客人则答曰:称不上府,小地方XX,免贵姓X,字XX,今年XX,出嫁者乃我侄女(或小妹,表妹等)接着谦虚道:“小侄女在家针线活尚未学会,家务农活不精,望亲家理教,体恤使……”陪客人则说:“哪里,哪里,久闻X府家风好,教女有方,何差之有?”即使席罢三更,送客人须连夜返回,不得留宿。 九、婚后

丫环、嬷嬷:有钱人家嫁女,花钱雇丫环、嬷嬷随轿前往男家,负责照顾新人饮食起居(有三天的,有一个月的,有一年的)。团圆饼:婚礼的第二天早上,新人把团圆饼(从娘家带来的)端出来,(全家人都在场)切好,按辈份逐一送给食之。(意为阖家团圆)磕头:婚礼的第二天起,新人在嫂子或小姑子带领下穿裙子,戴凤冠,去近房家给长辈,兄嫂磕头,一天三遍,连磕三天,磕头时,新人手提裙子跪于红布上按数说逐一给长辈磕头,磕完起身,后退至门外,方可转身再走。烧亡祖喜纸:婚后第三天新人在嫂子或小姑子陪同下,上祖坟给亡去的祖宗长辈烧喜纸(即新到后辈前来认识祖坟,了解方位,以便后来上坟烧纸)。瞧客:婚后第六天,新人娘家须请人前往男家瞧客(为了解婚后情况,令男方家不可慢怠新人)瞧客人一般为族中德高望重长者,有功名的或伯、叔、哥等。(姑家表哥为外表,能瞧客但不可进入新人房间)。 接短趟:女儿初离娘家,父母担心,想念,因此在九天,十二天,十九天接三次短趟。(早上接下午送回,月内不空房)接短趟须两人(两辈人)男家不管饭,下午在太阳不落前送回婆家。(落了太阳,会瞎婆婆眼)。接满月:新人满月后,娘家则派两辈人推土车(放蒲篮)去接,男方不管饭,临行时,新人须征求婆母意见在娘家过几天(一般为六天、九天)带上婆家给准备好的馒头, 粉丝、点心等。回门鞋:新人在娘家几天中,须给公婆、丈夫、小叔子、小姑子每人做双新鞋叫回门鞋。送满月:新人带上回门鞋,娘家回赠的物品由送满月人送回婆家,婆家请人陪客招待送满月的客人。 十、婚后禁忌

旧时农活紧,家务多,为了限制新人回娘家定下诸多忌日:二月二,吃了娘家花子会死老大一家子。三月三,为人不忌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清明,清明在娘家,会瞎婆婆眼。腊八,不忌腊八,死了婆婆会趴下。冬至:不忌大冬,会死公公。忌灯:看了娘家灯,会死老公公。(每年正月忌十三(头灯)十四(二灯)十五(末灯))

第四章 寿诞

六十岁内称过生日,六十岁起称祝寿。

一、过生日:婴儿在满周岁时,父母备宴席,请鼓乐手,通知亲朋为其过生日,亲朋带贺礼(布、糖、玩具等)前来祝贺,规模大小依家境而定。(有一年一过的,有十年一过的) 二、过大寿:父母满60岁(花甲年)子女为其祝寿。写寿联,摆寿桌,置香烛,设果品,放鞭炮,办宴席,亲友备寿礼(钱、布、寿联、寿画……)祝寿。拜寿时,寿者坐在寿桌后,拜者依辈份长幼依次行磕头礼(不作揖)主人设宴款待。后每10年一次(即七十大寿、八十大寿……)

7

第五章 丧葬

从弥留到死,儿孙晚辈在身旁守候称送终。 一、穿衣

咽气前给穿衣(送老衣)送老衣一般有五件、七件、九件等。 1、男性:五件:上身3件:小夹袄、袄、夹袍(均为双层)。下身2件:夹裤、棉裤;七件:上身5件:小夹袄、中夹袄、大夹袄、袄、夹袍(均为双层)。下身2件:夹裤、棉裤;九件:夹袄、夹裤无规定,可适当增多。戴帽:用蓝布缝制双层圆形封顶帽。穿鞋:用蓝布缝制,穿好后用苘将双脚系在一起。

2、女性:穿衣穿鞋同男性,不戴帽子而顶头巾(青纱包) 3、禁忌:男女送老衣不可为皮衣(动物毛皮犯忌) 二、上灵床

咽气前穿好送老衣即可架上灵床,灵床放于主屋对门那间正中,头向外。蒙脸纸:用草纸3张(火纸),将死者的脸盖上。上大路:死者长子拿火纸去门口大路上燃烧并喊死者XX上大路。(即上路走吧)。倒头饭:煮一碗米饭(小米、大米均行,半生不熟即可)上插一双筷子,放于死者头前(即在人间最后一顿饭)照尸灯:油灯一盏,放于正方体框架(三面糊纸)内,昼夜不熄,置于灵前(除照明外,还供烧纸引火用)买牢(老)盆:买一泥盆放于死者灵前,在内燃烧纸钱。倒头幡:在门口左右各竖一小片幡,门上贴白纸条(以示家中死人)。打狗饼:人死后,家人用头发掺面,和烙七块小饼,用柳条串好系上连同诔词扇子(纪述死者姓名,生辰)放入死者袖筒内。(打狗饼留死者过奈何桥时,防野狗追扔给狗吃,好快速过桥,扇子则是去阴间报到凭证。) 三、戴孝

孝子:用白布一尺缝制圆筒状帽子(帽顶封上)系上帽箍(用苘辫成三股扁绳)两旁系上棉花球(父母双亡系两边,亡单亲者系一边,男左女右)穿孝袍(孝袍不钉钮扣,系布带)腰后系孝绳(两股漫丕苘绳)双亲亡故系两根,亡单亲为一根,穿孝鞋,双亲亡者旧鞋上全缝上白布,亡单亲缝前半截。儿媳:头上顶白孝巾(3.3尺,以下都以老式白布尺计算,1白布尺约合55.56厘米,一市尺等于白布尺六寸);穿孝褂:系孝绳,系白裹腿(1.1尺)。女儿: 头上顶白孝巾(3.1尺)穿孝褂:系孝绳,系白裹腿(9寸)。侄媳:头上顶白孝巾(2.7尺)穿孝褂:系孝绳,系白裹腿(7寸)。侄子:戴孝帽,鞋子两边各缝一小块长条白布。其它能戴孝妇人:孝巾(1.1尺)

女婿:戴孝帽,勒系腰(2.7尺,半开白布)。侄女婿: 戴孝帽,勒系腰(2.6尺,1/3开白布)。孙女婿: 戴孝帽,勒系腰(2.5尺,1/3开白布染上蓝头)。曾孙:(死者第四代)孝帽上系红缨(即红布条)。玄孙:(死者第五代)孝帽上系绿缨(即绿布条)。徒儿:戴孝帽,形状同孝子帽,不过缝在里面。 四、哀杖

又叫哀棍(柳木棍)因父母死亡,孝子悲伤过度,身体虚弱,行走须拄哀棍守灵期,放于棺前(一子一杖,示儿子多寡)。谢客,出殡时孝子须双手捧着,安葬毕插于棺后坟土中。徒儿也捧哀杖(为芦苇扎成) 五、报丧

死者逝去,即安排人员去嫡系家中报丧,亲戚接信后买纸箔前来烧倒头纸。奔丧:嫡亲手拿纸箔,女眷未至死者家门便放声哭,主家媳妇前往哭迎,相遇时作半跪势接过火纸引入家中,绕灵床一周后磕头戴孝。男性则直奔灵前(不作揖不磕头)双手掩面哀上几声。破孝后则磕头戴孝(不作揖)。点汤:死后当天,烧一锅水(放少许小米或大米)由儿媳妇抬着汤罐,长子媳在头,次子媳(或三子媳、侄媳在后)后者边走边舀一勺水泼于地上直至土地庙前,围土庙转上三圈,近房、近亲妇女随后,长公孙挑旗(影布旗)挎金纸箢在前头领路。回来时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