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二)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二)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5194f38aa00b52acec7cad3

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3.关于课文: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4.其他资料:

横、侧、远、近、高、低图片(略)

整体感知:(以习题形式呈现)

从_______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_______看,庐山是峭拔挺立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5分钟)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的感觉。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的疑问: 二、探究案:(20分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产物,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同学们通过读与悟、通过观察与思考,能够收获什么,能够发现什么?(板书诗题)

5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1.自由读古诗,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远近高低”“识”“缘”“身”等词语。 3.再读古诗,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诗句的节奏。

4.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 2.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呢? (学习建议)

请大家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意思思考。生汇报交流,教师进行指导,只要学生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呢? 本组发现: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描写山的诗歌: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当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_______, 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

6

同。

2.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训练案(5分钟)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不识( )③只缘身在此山中( )( ) ....(二)综合训练题

1.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2.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2.出错原因

3. 改正

课后反思:

7

学 段:小 学 年 级:五年级 学 科:语 文 单 元:第三单元 课 题: 《牛和鹅》 课 型:新授课 主备学校:大城小学 主 备 人:张瑛 初审人:王芙蓉 终 审 人:吴海 合作团队:王芙蓉 邢雁 张瑛 袁晓华 孟祥彪 李萍 《牛和鹅 》 教学基本建议:

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积累优美的句子,并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情态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重点关键语句的理解,明白我对牛和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知道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事物认识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 “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的道理。 建议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