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397c8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c

e新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应从严控制,一般情况下不应有无组织排放存在,无法避免的无组织排放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值。

f工业生产尾气确需燃烧排放的,其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1级。 D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 a等效排气筒的排放速率计算: Q=Q1+Q2;

2b等效排气筒高度:h= 1/2(h12?h2)c等效排气筒的位置:应于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连线上,若以排气筒1为原点,则 x=a(Q-Q1)/Q=aQ2/Q

x等效排气筒距排气筒1距离;a排气筒1至排气筒2的距离。 E内插法和外推法:

内插法 如某排气筒高度处于列表两高度之间时

Q?Qa?(Qa?1?Qa)(h?ha)(ha?1?ha) Qa比某排气筒高度低的列表限值最大值

外推法 如排气筒高度高于表中最高值或排气筒高度低于表中最低值 如排气筒高度高于表中最高值:Q?Qb(hhb)2 h 某排气筒高度 hb列表内最高高度

Q?Qc(h)2hc h 某排气筒高度 h列表内最低高度

如排气筒高度低于表中最低值:c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8、大气圈层:

1)大气圈: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大气边界层:由于受下垫面影响而湍流化的低层大气。通常为距地面1-2km以下高度的大气层。 大气混合层:在大气边界层内,如果下层空气湍流强,上部空气湍流弱,中间存在着一个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混合层。

2)主要气象因素: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

云量:根据离地面的高度可分为高云、中云、低云。如在云层中还有少量的空隙(空隙总量不到天空的1/20)记为10;当天空无云或云量不到1/20时,云量0。总云量指所有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不论运量的层次和高度,云量记录方法10/7。

风:风频是指吹某一风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风速决定污染物的扩散稀释程度。风玫瑰图是统计所收集的多年地面气象资料中,在极坐标中按16个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静风也需表示)

能见度:正常人的眼睛能看到的最大距离叫能见度。 气象因子: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 气象的动力因子:湍流和风

气象的热力因子:温度层结(上升100m温度下降0.65℃)和大气稳定度 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评价工作分级方法

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最大占标率Pi=Ci/Coi×100%

Coi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如果没有小时平均浓度的,可取日平均浓度的三倍值(注:只有SO2和NO2有小时浓度),对该标准中没有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如污染物数i>1,取P值中的最大者和对应的D10%。

一级 二级 三级 Pmax≥80%,且D10%≥5km 其他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的距离 3)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B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C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D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E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F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

不同评价等级的预测要求:一、二级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和分析的依据。

4)评价范围的确定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为50km的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10、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该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污染源。

如有区域代替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2)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项目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的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 3)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A一级污染源需要调查内容: a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

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和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对于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该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一般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b点源调查内容:(包括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 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烟气出口速度(m/s); 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各主要污染物的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毒性较大的物质的非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c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起始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2), 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矩形面源:初始点坐标,面源的长度(m),面源的高度(m),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 多边形面源:多边形面源的定点数或边数(3-20)以及个顶点的坐标; 近圆形面源:中线点坐标,近圆形的半径(m),近圆形定点数或边数。 d体源调查内容:

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体源高度(m);

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体源的边长(m)(把体源划分为多个正方形的边长); 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 e线源调查内容:

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m),道路宽度(m),街道街谷高度(m);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

平均车速(km/h),各时段的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 f其他需要调查的内容 建筑物的下洗参数;

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而导致地面布局高浓度的现象时,需调查建筑物下洗参数。建筑物下洗参数应根据所选预测模式的需要,按相应要求内容进行调查。

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颗粒物粒径分级(最多不超过20级),颗粒物的分级粒径(微米),各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g/cm3)、以及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0~1)

B二级评价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内容:参照一级评价项目执行,可适当从简。

C三级评价项目的可只调查污染源排污概况,并对估算模式中的污染源参数进行设置。 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

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三种途径,可视不同评价等级对数据的要求结合进行:

a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的评价范围内的各例行空气质量检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b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c进行现场监测。 2)现有监测资料分析

对照各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年平均浓度、季平均浓度、月平均浓度)、短期浓度(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达标情况。若检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标原因。此外,还应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超标率=超标数据个数/总检测数据个数×100%(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不计入检测数据个数)

12、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1)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的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

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和与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2)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A对于一级评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