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f34368b84ae45c3b358ce9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1 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臵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

2 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舎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3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