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d98140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8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

1.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3.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4.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日:‘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 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 A.墨家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道家思想 D.天人感应学说

5.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

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

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6.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C.刚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7.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里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社会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8.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

- 1 -

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要求自由平等,主张民主共和

9.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3.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14.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15.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1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2 -

1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18.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但对于如何求“理”却有着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一种主张是通过“发明本心”。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王守仁、陆九渊 B.朱熹、陆九渊 C.朱熹、程颢 D.陆九渊、王守仁 19.《论语·八佾》记载:孔子谓季氏(鲁国士大夫)“八佾舞(64人跳的宫廷舞蹈)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在孔子看来,季氏的所作所为

A 有伤风化 B 有违礼制 C 生活奢侈 D 不思进取

20.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21.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

2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有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理论,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是

A.韩非子 B.老子 C.朱熹 D.董仲舒

24.今天的民众获得自由表达意见、畅所欲言、不受严密控制的观念的权力,主要得益于

A.罗马法系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5.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整个主权在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这些规定反映的原则为

A.天赋人权、权利与义务平衡 B.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C.天赋人权、分权制衡 D.社会契约、分权制衡 二、材料题(26、27题各18分,28题14分,总分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 3 -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8分) (2)对比材料二、三,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6分)

27.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三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4分) (2)材料二的语录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4分) (3)卢梭是一场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概括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至少三点)(6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