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佰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咸阳佰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b4b03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b

14目、30科、140余种。

咸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纺织、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纺织机械及纺织科研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完整体系,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其年产值占全省纺织业的1/3。电子工业已成为实力较强、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新兴产业,全国最大的彩管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等13家大中型电子企业集中于市区西郊,其年产值占全省电子工业的近一半。秦都区已被人们誉为?纺织电子城?。咸阳市已成为陕西最大的果品生产加工基地,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子工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医药保健基地、纺织工业基地。

咸阳地理位臵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陇海铁路贯通东西,咸(阳)铜(川)、西(安)韩(城)铁路与陇海线在此交汇;西(安)兰(州)、211国道、咸(阳)宋(家川)、西(安)宝(鸡)、西(安)铜(川)等公路干线四通八达。已建成的西安至天水、西安至铜川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几千年的?咸阳古渡?已被横跨渭河的铁路和公路大桥代替。国内第四大机场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形成以西安为中心,沟通祖国各地的航空运输网,并有多条国际航线和包机航线。2007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跻身世界繁忙机场的行列。

西安与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秉承?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技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方针,已全方位启动建设了总面积42平方公里的沣河新区,并在市区北区和南区布设了空港产业基地、纺织工业基地,对城市东区现有的能源化工与西郊的高新电子实行二次开发,全面拉开城市建设的序幕。

2.1.2 项目提出背景

2007年7月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对于实行?三大创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推行?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的重大战略举动。此举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咸阳在关中地区率先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行?三大创业?,有利于调动全市公民的创业积极性和开创性,使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变为创业实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植开拓精神,整合各类发展因素,激励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有利于扩展社会就业,增添城乡

- 6 -

居民收入,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大力推进劳动、知识、技能、管理和资本等的活气竞相迸发,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人人加入创业、各业竞相发展的活泼局势。陕西实业有限公司以自身专业渠道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贸易业,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与人口就业起到良好作用。

咸阳市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的自然条件,群众有丰富的种养经验,2007年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各地把发展规模养殖、开发优质农作物种植作为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摆上议事日程。目前已建成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辣椒生产基地,马铃薯生产基地、莲藕生产基地、苹果生产基地、猕猴桃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鸡养殖业也成蓬勃发展趋势,加之圣女果、草莓、百合等系列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完善一个市场,带活一方经济?已成为社会共识。拟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外312国道相连,距铁路及高速公路仅几公里,为改变原有市场功能不全、限制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的状况,适应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设一个集散力强、功能齐全、承东接西、辐射南北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已迫在眉睫。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7—2010)的建设重点项目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体系建设。立足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加快建立以农业部门为主体,覆盖全国省、市、县并延伸到绝大多数乡镇、农业产业优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业综合网络。提出要认真组织实施?‘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要继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扩大批发市场的信息网络和电子结算等现代交易方式试点。强调要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监测与管理系统建设,要建设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国家计委、经贸委(联合农业部、财致部、中国人民银行及工商行致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计经贸[2002]2668号),强调?完善现有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档次,搞好全国骨干批发市建设?、?完善市场的检测、信息、储藏、加工、运输、电

- 7 -

子结算等功能?。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全面提高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全面提高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

2.2.2适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改革开放所创造的物质条件,为咸阳市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地区产业改造的逐步升级,我市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已非常明显;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强调,要?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为此,咸阳市实施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共同繁荣。 2.2.3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村主要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农村经济信息传递缺乏载体,市场已成为地方经济信息的集散地。在市场中广泛建立信息服务机构,并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农产品市场实现信息?联网?,及时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拓展销售渠道,使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增加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市场信息的引导,农民学会了瞄准市场安排生产;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掌握的产、销农产品动态,进行网上交易。农村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村市场不宜过分单一。应充分挖掘市场内涵,将市场建设成为多功能的载体,以满足农民消费习惯和农村经济多方面的需要。

农民不仅要求有一个方便的农产品交易场所,还希望从市场上得到更多的农业科技服务,故市场应成为农村的?科技园地?。

目前农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落后的交易方式、信息传递发布功能都与农业经济以展需要存在着差距。当前最迫切的间题为是,以最快的速度使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建立,管理上档次,功能更齐全。

- 8 -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产品告别了总量短缺,绝大多数农产品已放开收购、放开经营、放开市场,流通全面市场化,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确立,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连锁超市等现代商业流通方式为补充,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共存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3.1.1 批发市场居于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主导地位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枢纽和核心,承担着农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我市共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新阳光市场以蔬菜为主,还有水果批发和禽类水产交易市场。市场辐射到市、市属各县及周边省市,交易量逐年提高,已形成农副产品交易主渠道。 3.1.2现代流通方式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超市、农产品销售公司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在农产品销售特别是绿色食品、品牌食品销售中的份额愈来愈高,前景广阔。一些定点市场注册了蔬菜品牌,实行品牌销售。在发达地区市场很有影响力。 3.1.3流通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仓储设施大为改善,附属设施和机械设备较齐全,现代化水平高。二是市场档次明显提高。市场的地面已达到部分或全部硬化,露天交易场地逐步缩小,交易大棚数量有所增加,多数市场都建了暖棚、封闭式交易大厅和恒温库,保证了农产品四季供应。特别是近两年新建市场的设施都较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场地规划较合理。三是市场配套功能进一步拓展。配备了相应的管理人员,提高了市场的整体服务功能。多数市场所在地建立了绿色通道,对运菜车辆发放绿色通行证,外部环境也在不断优化。

3.1.4 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检验检测制度初步建立

重点加强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