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 章习题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 章习题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a1d1f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7

解:(1)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定义f(λL,λK)=λf(L,K)于是有 f(λL,λK)=a0+a1(λL)(λK)1/2+a2(λK)+a3(λL)

=a0+λa1(LK)1/2+λa2K+λa3L

=λ[a0+a1(LK)1/2+a2K+a3L]+(1-λ)a0 =λf(L,K)+(1-λ)a0

由上式可见:当a0=0时,对于任何的λ>0,有f(λL,λK)=λf(L,K)成立,

即当a0=0时,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2)在规模报酬不变,即a0=0时,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f(L,K)=a1(LK)1/2+a2 K+a3L

相应地,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分别为:

df(L,K)1=a1L-1/2K1/2+a3, dL2df(L,K)1MPK(L,K)==a1L1/2K-1/2+a2,

dK2dMPL(L,K)dMPK(L,K)11可求:=- a1L-3/2K1/2 <0 , =- a1L1/2K1-3/2<0

dLdL44 显然,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MPL(L,K)=

6. 假定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Q=f(L,K),给定生产要素价格PL 、PK 和产品价格P,且利润π>0。 证明:该厂商在短期生产的第一阶段不存在利润最大化点。 证明

Q D L2为区域Ⅰ的右界点,设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f(K,L),其中L为可变投入,K为不 C TPL 变投入。由题意,单位产品的价格P和单位生产要素的价格PL及PK都不随产量Q的变化而变化。则利润B π=PQ-(LPL+KPK) (1) d?dQB′ APL ?P??PL (2) dLdLMPL C′ 因为,π>0,可得PQ>LPL+KPK (3) 由(3)式两边同时除以LP,得: 又因为在第一区域MPL>APL,所以得: PKPPdQQMPL?>?APL?L??K>L(LpL1) dLLPLPPdQPLdQdQ 即:>(LpL1)? P>PL? P->PL>0 dLPdLdLd? 即>0 (L<L1) dL 这表明利润π将随着可变投入L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区域Ⅰ中这一趋势将一直保持到其右界点(即L=L1时), 所以在区域Ⅰ中不存在使利润最大的点。 7. 已知某厂商的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为Q=min2?L,3K? 。 第Ⅰ阶段 第Ⅱ阶段 第Ⅲ阶段 O L1 L2 L3 L (1)令PL =1,PK =3。求厂商为了生产120单位产量所使用的K、L 值以及最小成 本。如果要素价格变化为PL =4,PK =2,厂商为了生产120单位产量所使用的 K、L 值以及最小成本又是多少? 请予以比较与说明。

(2)令PL =4,PK =3。求C=180时的K、L 值以及最大产量。

解答:(1)L=3K=120, 解得:L=120, K=40,当 PL =1,PK =3时,最小成本C=120+3X40=240

当PL =4,PK =2时,生产120单位产量所使用的 K、L 值也要满足:L=3K=120, 解得:L=120, K=40。最小成本C=120 X4+40 X2=560。

虽然生产要素价格变了,但是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反映生产要素之间比例是固定的、不存在替代关系,生产要素之间比例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是技术问题非经济问题,不受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生产一定产量生产要素数量不变。但是生产要素价格变化,故成本变化了。 (2) 由已知可得方程组: 4L?3K?180 解得L=36 ,K=12

L?3K最大产量Q=L=3K=36

8. 已知某厂商使用L 和K 两种要素生产一种产品, 其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为Q=4L+3K。 (1)作出等产量曲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多少? (3)讨论其规模报酬情况。

(4)令PL =5,PK =3。求C=90时的K、L 值以及最大产量。 (5)令PL =3,PK =3。求C=90时的K、L 值以及最大产量。 (6)令PL =4,PK =3。求C=90时的K、L 值以及最大产量。 (7)比较 (4)、(5)和 (6),你得到什么结论?

解答:(1) 由生产函数为Q=4L+3K,可得K=

Q4?L 334,是个常数。 3(3) 当所有生产要素使用量变动λ倍时,f(λL,λK)=4λL+3 λK =λf(L,K),导致产量也变动λ倍,所以为规模报酬不变。

4(4)本题生产函数边际技术替代率为MRTSKL=,给定的厂商预算方程(等成本线)5L+3K=90所对应的厂

3P5商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为L?,即所有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于厂商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

PK3(2)边际技术替代率为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所以MRTSKL=

在此题,厂商的决策原则是厂商预算线(投入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产量。 K 如图(a)所示,三条平行的等产量曲线30 A K Q1、Q2和Q3的斜率绝对值均小于厂商预算线AB的斜率绝对值,等产量曲线与预算线AB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为等产量曲线Q3与厂 等成本线 30 商预算线的交点A点,厂商的全部成本都用来使用要素K,要素L的使用量为零。于 等产等成本线 是,厂商的要素使用量为K=90÷3=30,L=0,最大产量Q=4L+3K=4x0+3X30=

量线 A 90。 Q1 Q2 Q3 等产在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时,即不等式左边表示在保持产1 B(a) L 量不变,厂商在生产中用1单位要素量线L可以替代约1.3单位要素K。不等式右边表示

Q1 QL 2 在市场上厂商按要素价格可以用1单位要素换取约1.7单位要素K。因此,厂商自0 B(b) L 然会全部使用要素K.而要素L的使用量为零。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不等式左边表示保持产量不变,厂商在生产中用1单位要素K能替代Q.75单位要素L;不等式右边表示在市场上厂商按要素价格用1单位要素K也只能换取0.6单位要素L。由此,厂商自然不会使用要素L,而全部使用要素K,即K=30,L=0。

(5)根据题意,如图(b)所示,生产函数Q=4L+3K所对应的等产量曲线Q的斜率

4绝对值MRTSKL= ,它大于厂商预算线方程3L+3K=90所对应的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

33?1,等产量曲线Q2与预算线AB在横轴的交点B是厂商实现最大产量的均衡点。在3B点,厂商的全部成本都用来购买要素L,要素K的使用量为零.于是,厂商的要素L使用量为L=90/3=30,K=0,最大产量Q-4L+3K-4×30-1+3x0=120。 与(4)中的原因相类似,在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时,

P3即在>L??1=时,不等式左边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时,厂商在生产中用1单位要

PK3素L可以替代约1.3单位要素K;不等式右边表示在市场上厂商按要素价格可以用1单位要素L換取1

由此,厂商自然会全部使用要素L,而要素K使用量为零,即L=30,K=0。 (6)根据题意,生产函数Q=4L+3K所对应的等产量曲线Q的斜率绝对值仍然为

P44MRTSKL=刚好等于预算线方程4L+3K=90所对应的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L?,此

PK33时,等产量线Q2与预算线AB重合。这意味着厂商实现最大产量的均衡点可以位于该

重合线的任何位置,即有L?0,K?0,且满足预算约束条件4L+43K=90。然后,将L和K值代入生产函数4L+3K=90得到最大产量为Q=4L+3K=90。

厂商这种选择背后的经济原因是;在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

44P債时,MRTSKL==L?时,不等式左边表示厂商在生产中用1单位要素L可以替代

3PK3约13单位要素K,且保持产量不变:不等式右边表示在市场上厂商按要素价格也可以用1单位要素L换取1.3单位要素K。因此,厂商总会按照这一固定的比例来购买并在生产中使用要素L和要素K,至于要素L和要素K的具体使用数量是无关紧要的,只要满足预算约束条件C=4L+3K=90就可以了。

(7)比较以上(4),(5)和(6,可以得到一的结论:

①对于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而言,如果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于厂商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则厂商生产的均衡点位于等产量曲线与预线在纵轴的交点。

②如果等产虽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厂商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则厂商生产的均衡点位于等产量曲线与预算线在横轴的交点,在以上两种情況中,均衡点为角解,厂商只使用一种要素进行生产,另一种要素使用量为零。

③如果等产量曲线的料率绝对值等于厂商预算线的率对值,即两线重合,则厂商生产的均衡点可以发生在该重合线上的任意位置,只需满定预算约束条件即可。 三、论述题

1.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线TP、边际产量线MP和平均产量线AP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本身的最大值以后,再呈下降趋势。见图4-1。

(2) 首先,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 MP=TP′(L, K),TP(L,k)= ∫MPLdL

②MP等于TP对应点的斜率,边际产量线是总产量线上各点的斜率值曲线。

③MP=0时, TP最大;边际产量线与横轴相交。MP >0 时, TP递增; MP <0 时, TP递减。

TPTP?L?TP1?(MP?AP)其次,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 AP?(L)?()??LL2L①若MP>AP,则AP递增;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 ②若MP<AP,则AP递减;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下降。 ③若MP=AP,则AP 最大。MP交AP的最高点。 最后,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TP①AP=

L②原点与TP上一点的连线的斜率值等于该点的AP。 ③从原点出发,与TP相切的射线,切点对应AP最大。 图4—1 短期生产函数三条产量曲线的关系 Q D 2. 假定某厂商的生产技术给定,在该生产技术下可以采用四种生产方法来生产2000 单 C 位产量,如表4 2所示。 表4 2 生产方法 方法A 方法B 160 L3 L4 MPL L 500 O L2 方法C 165 700 方法D 90 700 (1)请剔除表4 2中无效率的生产方法。 (2)“生产方法B 是最有效率的。因为它所使用的资源总量最少,只有660单位。” 你 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3)在 (1)中剔除了无效率的生产方法后,你能在余下的生产方法中找出有效率的 生产方法吗? 请说明理由。

解答:(1)方法C在技术上是无效率的,与方法B相比,它使用本与劳动的数量都要较方法A多,而产量相同;同样,与方法D相比,它使用的资本相等,但使用劳动较多且产量相同,所以厂商不会选择C这种生产方法。

TPL 第Ⅰ阶段 第Ⅱ阶段 第Ⅲ阶段 B B′ 劳动使用量 资本使用量 C′ APL 1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