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市政园林安全生产教育考核 课后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山东省市政园林安全生产教育考核 课后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4474cc6bd97f192379e920

第一部分 法律法规 一、法的基本知识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国家强制力 2、从法学的角度来说,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实现阶级统治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于他的阶级本性,即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全国人民 4、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泛指对个人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包含()和法的社会作用两方面内容

法的规范作用 5、法的渊源在法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律规范的( )。

效力来源和表现形式 6、宪法是由( )制定和修改的居于最高的、核心的地位的根本大法。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7、狭义的法律,是指( )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立法依据或者基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8、行政法规,是指( )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 9、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 )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0、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显著特点。法的特征主要有( )。

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11、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 )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

军队、警察 法庭 监狱 12、从法调整人们的行为这一特征来分析,法的规范作用表现在( )等方面。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13、我国现代法律中,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

14、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即统治阶级主要领导人或部分领导阶层共同意志的体现。×

15、我国的法,从宪法到普通法,从行政法规到地方性法规,都是分别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通过的,表达了人民的共同意愿。 √

16、从法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分析,法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的作用,二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

17、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区别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显著特点。 √

18、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等级,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基础,其他法律不能违背它的规定或者精神,否则无效。 √

19、从法律效力上讲,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宪法而高于法律、地方性法规。 × 20、国际条约属于国际法而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但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生效的国际条例具有同国内法同等的约束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际条约也属于国内法的范畴,是我国法律的重要渊源。 √

二、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 )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

权利义务 2、从法律关系主体应具备的能力来讲,限制行为能力,是指行为能力受限制的自然人只有不完全的行为能力的资格,即只有部分的行为能力。我国司法实践中通常以( )的人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 3、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的( )共同指向的对象,它是法律关系主体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所指向的目标。

权利、义务 4、《民法通则》规定,( )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 5、《民法通则》规定,年满( )周岁,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16周岁 6、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 )。

义务 7、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 )的人,构成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8、《民法通则》规定,( )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

10周岁 9、法律关系是由( )三要素构成的,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这三要素。

主体 客体 内容 10、法律关系主体应具备( )能力。

权利能力 行为能力 11、法律关系主体的类型有( )。

国家、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 企业 公民 社会团体 12、法律关系客体的类型有( )。

财 物 精神产品 人身利益 行为 13、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三者密切相连,但也并不是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这三要素。 × 14、从法律关系主体应具备的能力来讲,无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没有依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以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依法宣告为无行为能力的人的精神病患者是无行为能力的人,其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 15、法律关系的实质就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权利和义务的确定和划分。法律关系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有关的一切活动。 √

16、权利能力,指能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分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法人的权利能力。 √

17、行为能力,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

18、法律关系的内容,仅为法律关系主体承担的义务。 ×

19、任何人均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形成、变更和终止一定的民事权利义务。 √ 2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精神产品、行为、人身利益等。 √

三、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分类

1、法律责任,又称违法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其(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承担的消极法律后果。

行为违法 2、违宪责任,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者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的活动与( )规定相抵触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宪法 3、刑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违反( ),所应承担的应当给予刑罚制裁的法律责任。

国家刑事法律规范 4、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是指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 )。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5、行政相对人是指负有遵守行政法义务的( )。

公民和法人 6、( )的实施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核心要件,是由法律明确而又具体规定的。

违法行为 7、法律责任只能由( )依法予以追究。

有权国家机关 8、( )的实施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核心要件,是由法律明确而又具体规定的。

违法行为 9、法律责任的分类,也就是法律责任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可将法律责任划分为( )。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违宪责任 10、民事责任,是指因( )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违反民事法律行为 违约 民事法律规定 11、刑事责任包括( )。

集体责任 个人责任 12、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为( )。

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人 13、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既包括公民、法人,也包括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但不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 14、民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

15、在各种法律责任中,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仅是由于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所致。 × 16、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所应当承担责任。 ×

17、法律责任时一种消极的法律后果,即是一种法律上惩戒性的负担。 × 18、法律责任只能由有权国家机关依法予以追究。 √ 19、刑事责任是所有法律责任中罪轻微的一种。 √

20、违宪责任是指违反宪法及相关民事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

四、法律责任的承担与免除

1、法律责任的免除,也称免责,是指法律责任由于( )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

出现法定条件 2、法律责任的免除,也称免责,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