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1fb11ea8114431b90dd812

小学信息技术六上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教材。此册教材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走进电脑世界”,第二单元是“探索网络奥秘”,第三单元是“研究生活点滴”,同类型的其它教材,有以下特点,从内容上看: 1、知识点介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适当分散、更易入门。 2、学习方式为学生构想,更多样。

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有所选择,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电子小助手 ),注重知识点的联系、迁移和归纳(如:旅游计划书)。 3、与学科结合更紧密。(如:早餐的学问)

4、激发学生想象,发挥学习主动。 (如:茶中知真味)。 5、注重习惯培养,养成良好素质。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六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课堂常规教学 第二周:走进计算机 第三周:未来的计算机 第四周:小小工程师 第五周:安全小博士 第六周:软硬“兼”施 第七周:学习好导师 第八周:网上图书观 第九周:电子小助手 第十周:旅游计划书 第十一周:神奇导购员 第十二周:早餐的学问 第十三周:做个调查员 第十四周:撰写建议书 第十五周:茶中知真味 第十六周:小小宣传员 第十七周:期末考试

四、本册的教学目标

1、以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应用、防护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

2、以网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3、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4、INTERNET:浏览网页。

五、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跳出学科本位,从教育的高处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活动因此,我觉得可以应用以下教学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特殊媒体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班级组织形式下的教学,对于基本操作的教学显然不能用“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只能采用广播方式,把操作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依此为模仿的对象,进行初步操作的模仿,从而达到基本操作的入门。 、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角度说,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任务设计、任务布置、学生自主探求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评估。

3、 活动教学法:即是在活动教学法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来设计主题,以主题为线,以活动为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把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活场境、平常喜欢进行的活动同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一个交融点,以学生为本,关注人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在课堂上培养信息素养。 同时还应抓好基本的课堂常规教学,比如进入机房后不得大声宣哗,可以带零食,不可以把机房的任务物件带出去,组织好每一节的课堂秩序等等。

总第1课时 课题 日期 第1课 走进计算机 2011年 月 日 午 第 节 课型 新授 教具 投影仪 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教学 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目标 2.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发展历史,从而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功能。 思考与调整 本课以教学计算机硬件知识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对计算机已有的整体认识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入了解计算机内部主要部件作用,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工作流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台打开机箱的计算机主机(或是敞开机箱的计算机主机图),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对各主要部件的作用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计算机的这些部件与人体的主要器官对应起来。例如: 计算机部件及作用 处理 存储设备:信息存储 主板:信息数据传输 输入设备:信息采集 输出设备:信息输出 大脑:信息记忆 神经系统:信息传递 感知器官(眼、鼻等):感知信息 表达器官(手、脚、嘴等):信息反馈 通过建立相似功能的对应关系,使学生充分理解计算机硬件的作用,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人体各器官之间的工作流程,由此引出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练习建议: 本课的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份计算机工作流程的简要说明。教师可在引导后,放手让学生撰写。 教学中,教师也可设计如下的练习:请学生撰写一份计算机DIY采购表。列出如果要配置一台计算机,打算配置哪些硬件,并通过因特网,了解这些硬件的相关资料与价格,从另一个侧面感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体器官及作用 中央处理器(CUP):信息大脑:信息处理 简要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总第2课时 课题 日期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埃尼阿克时代 1、 教师出示埃尼阿克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介绍埃克阿克的相关资料(时间、体积、重量、功能、目的) 二、个人计算机——个人PC时代 1、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要归功于IBM的个人计算机的开发,介绍其产品 2、 观看各个时期的电脑图片 3、 小结:电脑的发展历程 4、 介绍现在我国有关计算机的发展情况(龙蕊、银河巨型计算机) 三、未来的计算机 1、 教师激趣,帮学生打开思路(功能、样式、材料??) 2、 学生上网搜索资料 3、 学生登陆学习平台,在论坛发贴子,把自己心目中未来的计算机以贴子的方式发布论坛中 4、 学生评论 四、课堂总结 第2课 未来的计算机 2011年 月 日 午 第 节 课型 新授 教具 投影仪 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发展简史,感性地认识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掌握不同软件之间内容的复制。 3. 情感目标:通过设计未来的计算机,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畅想、设计未来的计算机。 思考与调整 简要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