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空心墩施工技术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薄壁空心墩施工技术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203d6e158f5f61fb636660a

板不再粘结。由于施工造成施工缝,根据滑模施工规范,预先作施工缝处理,然后在复工前将混凝土表面残渣除掉,用水冲净,先浇一层减半的骨料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原配混凝土。

7、滑模控制

滑模中线控制:为保证结构中心不发生偏移,利用桁架梁固定外模4根垂线进行中心测量控制,同时也保证其它部位的测量要求。

滑模水平控制:一是利用千斤顶的同步器进行水平控制,二是利用水准仪测量,进行水平检查。

8、滑模拆除

当混凝土浇筑到设计高程时,将模体滑空 ,利用吊车配合悬吊将模体整体拆除,如吊车不能整体吊动时,也可分拆模体进行下吊模体。滑模体拆除注意以下事项:

〈1〉必须在跟班班长统一指挥下进行,并预先编制安全措施。 〈2〉操作人员必须配带安全绳及安全带。

〈3〉拆卸的滑模部件要严格检查,捆绑牢固后下放。

9、滑模施工中出现问题及处理

滑模施工中常出现问题有:滑模操作盘倾斜、滑模盘平移、扭转、模板变形、混凝土表面缺陷、爬杆弯曲等,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千斤顶工作不同步,荷载不均匀,浇筑不对称,纠偏过急等。因此,在施工中首先把好质量关,加强观测检查工作,确保良好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纠偏:

利用千斤顶自身纠偏,即关闭五分之一的千斤顶,然后滑升2--3行程,再打开全部千斤顶滑升2--3行程,反复数次逐步调整至设计要求。并针对各种不同情况,施加一定外力给予纠偏。所有纠偏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以免造成混凝土表面拉裂、死弯、滑模变形、爬杆弯曲等事故发生。

(2)爬杆弯曲处理:

爬杆弯曲时,采用加焊钢筋或斜支撑,弯曲严重时切断,接入 爬杆重新与下部 爬杆焊接,并加焊“人”字型斜支撑。

(3)模板变形处理:

对部分变形较小的模板采用撑杆加压复原,变形严重时,将模板拆除修复。

(4)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

采用局部立模,补上比原标号高一级的膨胀细骨料混凝土并用抹子抹平。

八、施工技术措施

1、滑模施工各工种必须密切配合,各工序必须衔接,以保证连续均衡施工。

2、施工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进行试验工作,测定混凝土的塌落度、凝固时间,为滑模做好技术交底。

3、安装完毕的滑模,总体检查验收后,才允许投入生产。 4、从滑模组装到混凝土浇筑施工,严格按照周边线中心垂线进行控制,确保其垂直度,偏差要符合施工质量技术要求。

5、严格按照分层、平起、对称、均匀地浇筑混凝土,各层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允许间隔时间。每次浇筑高度控制在300mm。

6、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将振捣器触及支撑杆、预埋件、钢筋、模板,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易为50 mm左右,模板滑动时严禁振捣混凝土。

7、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及时把粘在模板、支撑杆上的沙浆、钢筋上的油渍和被油污的混凝土清除干净。

8、对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必须及时修整。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应少于14天。

9、每次浇筑后必须露出最上面一层横筋,钢筋绑扎间距符合要求,每层钢筋基本上呈水平面,上下层之间接头要错开,竖筋间距按设计布置均匀,相邻钢筋的接头要错开,在同一水平面的钢筋接头数应小于总数的1/5。

10、混凝土施工期间的预埋件应精心施工,预埋件不得超出混凝土浇筑表面,其位置偏差应小于10mm,必须安装牢固,出模后应及时使其外露。

11、在滑升的过程中,每次滑升要进行一次测量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次滑升前应严格检查并排除妨碍滑升的障碍物。

12、交接班应在工作面进行,了解上班滑升情况和发现问题,制定本班的滑升方式,并滑升2--3个行程进行测定。

13、加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控制箱在每次滑升前油泵空转1--2分钟,给油终了时间20秒,回油时间不少于30秒,在滑升过

程中应了解设备运行状态,有无漏油和其它异常现象,工作不正常的千斤顶要及时更换,拆开检修备用。

14、因故停止浇筑混凝土超过2小时,应采取“紧急停滑措施”并对停工造成的施工缝认真处理。 九、质量保证及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组织机构附后)。

2、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指令,各个班组之间实行“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开展四个“结合”,即重点检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经常检查相结合、专业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内部检查与外部检查相结合。

3、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对不符合标准、达不到规范和要求的工程坚决返工,同时严格具体管理办法,实行“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的技术标准不清楚不施工、资料未经批复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检查不施工、材料不合格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

4、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工前进行全员质量教育和培训、培养质量意识,牢记质量目标。

5、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制订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办法,使各个工序管理、各个岗位管理,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6、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根据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办法制订相应的质量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