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高考文言语段虚词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趣味高考文言语段虚词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166ef70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a

(特别关注)2.用作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句: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特别关注)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例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六)且

“存者①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②且委政非人。则李唐③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④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⑤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答案:

①副词,可译为“暂且”;

②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 ③副词,可译为“将要”;

④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 ⑤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

且(特别关注)1.用作连词。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句: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特别关注)2.让步关系,尚且,还。例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特别关注)3.并列关系:又,既……又……,一面……,一面……。例句: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特别关注)4.用作副词。

例句: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将,将要。) 例句: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暂且,姑且。)

(七)若

“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②若人之思,③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④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⑤若龙之一爪也。

⑥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答案:

①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②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样”“这”“如此”; ③动词,可译为“像”“如”“及”;

④代词,可译为“你”;

⑤连词,表选择关系,可译为“或”;

⑥固定结构“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可译为“要说那”“像那”。

若------常见用法:①动词(像,好像/及、比得上)。②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特别关注)用作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翻译为“你”。 例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八)所

“吾①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此言足使之为天下②所钦。居室数③所,室内十丈④所,锦衣玉食,威着天下,然能如此,岂他人可及观其行,察其言,知此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⑤所,不宜有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⑥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答案:

①“所以”连用,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②“为……所……”,表示被动 ③名词,可译为“座”“套”

④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可译为“大约”; ⑤名词,可译为“处所”;

⑥“所以”连用,表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等。

所------常见用法:名词,处所,地方。表约数。

(特别关注)1.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特别关注)2.“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固定格式,表示被动。例句:(侯)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九)为

“天行有常,不①为尧存,不为桀亡。”此②为至理,当③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④为巫所惑。巫者,以诡⑤为业,其所⑥为皆⑦为利也。故⑧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⑨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⑩为 答案:

①介词,可译为“因为”; ②动词,可译为“是”;

③介词,可译为“对”“向”; ④介词,可译为“被”; ⑤动词,可译为“作为”; ⑥动词,可译为“做”; ⑦介词,可译为“为了”;

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此点少见,可忽略) ⑨介词,可译为“替”; ⑩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为------常见用法:①动词。作为/认为。②介词,给,替。③连词,为了,因为。

(特别关注)1.判断词,是。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特别关注)2.介词。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例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特别关注)3.介词,对,向。例句:①为之奈何(《鸿门宴》)例句: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特别关注)4.句末语气词,组成“何……为”格式,表示疑问语气或反诘语气。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十)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①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②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③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④焉,骄而轻敌,⑤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⑥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⑦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答案:

①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②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③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 ④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⑤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⑥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⑦代词,可译为“他们”

焉------常见用法:代词。 相当于“之”。

(特别关注)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句: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例句: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特别关注)2.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特别关注)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例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十一)也

“师道之不传①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②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③也。”“汝之言,金玉④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⑤也!” 答案:

①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 ②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 ③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 ④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 ⑤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

也(特别关注)1.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陈述、感叹、祈使、疑问或反诘语气。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特别关注)2.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句: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十二)以

“秉烛夜游,良有①以也。”若②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③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④以书卷为伴,弃夷⑤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⑥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⑦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⑧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⑨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⑩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⑾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⑿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⒀以权贵交,⒁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⒂以”之叹。幸⒃以明之矣。 答案:

①名词,可译为“原因”; ②动词,可译为“认为”; ③介词,表凭借,可译为“凭借”; ④介词,可译为“把”;

⑤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又”“并且”; ⑥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

⑦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地”或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