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5月)语文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5月)语文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5c2c7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c

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

语文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绝不是▲,关门自大,遗世独立,而是为了求得将自己民族投入世界各民族之林,▲,能够与世界各民族▲,得一平等自由之地位。

A.特立独行激浊扬清并行不悖 C.抱残守缺革故鼎新并驾齐驱

B.特立独行激浊扬清并驾齐驱 D.抱残守缺革故鼎新并行不悖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关于科学问题,在上世纪20年代有过科玄之争。至今,这类讨论还将继续。可以肯定的是,科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 。▲ ,▲ 。▲;▲ 。中西科学思想各有长处,互相结合,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也将是世界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①中国传统的科学思想与西方的科学思想有互补的关系 ②中国重整体综合,西方重局部分析 ③但是,唯科学主义却可能受到惩罚

④中国有较多的辩证思维,西方有较多的定量研究 ⑤即使是科学,也还有不尽人意的方面

⑥因为人类生活除了科学,还需要其他的非科学的东西

A.⑤⑥③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③⑥⑤①②④ D.⑤⑥③④②① 3.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意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钱钟书《围城》)

B.这因为以前的文艺,好像写别一个社会,我们只要鉴赏;现在的文艺,就在写我们自己的社会,连我们自己也写进去。(鲁迅《文学与政治的歧途》)

C.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沈从文《湘行散记》)

D.那时候,他是一棵正往高大里长的树,他算到,不久,他的枝叶就会铺展开。如今,儿子死了,马上又要往外租房,他看明白这是自己的枝叶凋落。(老舍《四世同堂》) 4.下列对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乌鸟之情,愿乞终养”。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意。“乌鸟之情”比喻对长辈的孝养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亲情的传统美德。

B.“谢家宝树”,多指有出息的家族后代,因谢玄回答谢安的话语“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而为世人认可。王勃说“非谢家之宝树”表达了自己的自谦之意。

C.“黍离之悲”,典出《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多用来表达人们在离别时的无限伤感,与“多情自古伤离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D. 做买卖的商人都说自己是“端木遗风”。“端木”指孔子弟子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子贡诚实经商,体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良好风尚,一直为后代儒商推崇。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君柯亭传 袁枚

叙奇行易,叙庸行难。古今文人,都操此论。然而庸德庸行,圣人所重。故曰:“中庸不可能。”人果能于伦常日用间为人之所不能为,则庸中之奇,又何尝不觥觥兀立耶?吾于方君柯亭见其人矣。

君讳源聚,字函光,号柯亭,古歙人也。生而孤露,事亲孝,行己恭。家业先丰后啬。或为君.危,君慨然曰:“穷通,命也。素位而行,道也。吾何容心哉?”早废举子业,贸迁有无。稍稍自立,便趋人之急。乡党义举,赴之若热。辛未岁大饥,君出境购粟,还乡平粜,赖以存活者无算。同产六人,其季早亡。兄弟析产时,君又慨然曰:“媰孀抚孤,傫然孑立,薪水殊艰。我丈夫也,自食其力,安用祖宗余庇耶?”遂却所分田产,全以畀之。嗟乎!仁义不行,《鹿鸣》兴刺。今之人,往往.争一缺口盆、折足几,兄弟勃谿者,比比也。即史载薛包分家,奴婢取其老病者,田庐受其荒顿者,号称古之贤豪。然彼终有所受分,非脱手不取也,以君相较,其义心清尚,不更加古人一等哉!至于葺琳宇,修浮图,又其末节余行,不足为君异也。

君以捐修城工议叙主簿,年六十而卒。子五人,名如川者,九岁能诗,以文噪于时。今年就试.金陵,饷隃麋百螺,上镌“随园先生著书之墨”,曰:“昔韩昌黎能文,求传志者辇金币如山如川。.家贫无能为役,故辛苦捶烟,为先生润笔,为先人乞传。”余嘉其意而不忍辞也。

论曰:传记之体,有叙无断。常谓苏子瞻作温公神道碑以一诚字相贯串,是温公论,非温公碑也。然事迹少不得以议论行之。太史公叙屈原、伯夷,参入己意,方有波澜回折。余书方君,亦此意也。

【注释①】隃麋百螺:隃麋,地名,墨的代称。螺,量词。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业先丰后啬啬:财物窘困 .B.仁义不行,《鹿鸣》兴刺刺:怨愤 .C.以文噪于时噪:名声显扬 .D.辇金币如山如川辇:车载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寻常生活中做出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常人中的奇人,方柯亭就是这样的奇人。

B.方柯亭一出生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奉母亲很孝顺,待人处世很谦恭。他很早就放弃了科举仕途,去做生意。

C.方先生兄弟六人,小弟早亡。兄弟分家时,先生怜惜小弟一脉孀妻弱子生活不易,把自己应得全给了小弟一家。

D.方柯亭曾在家乡修道观、建佛塔,但作者认为这些事情还算不上善行义举,所以不值得在传记中加以叙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辛未岁大饥,君出境购粟,还乡平粜,赖以存活者无算。(5分)

(2)然彼终有所受分,非脱手不取也,以君相较,其义心清尚,不更加古人一等哉!(5分) 8.请参照文章末段概括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风入松

田中行

一宵风雨送春归。绿暗红稀。画楼尽日凭阑意,与谁同捻花枝。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 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恨楼前、流水难西。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 9.“画楼尽日凭阑意”,主人公画楼凭栏有哪些情意?试结合全词加以概括。(6分) 10.赏析尾句“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的表达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2)夫列子御风而行, ▲ 。(《庄子·逍遥游》) (3)问君西游何时还? ▲ 。(李白《蜀道难》) (4) ▲ ,而未尝往也。(苏轼《赤壁赋》) (5)庶竭驽钝, ▲ 。(诸葛亮《出师表》) (6)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子曰:“饭疏食饮水, ▲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8)不要人夸颜色好, ▲ 。(王冕《墨梅》)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村里的电影 贾平凹

①一群乌鸦在天上旋转,方向不固定的,末了,就落下来;黑夜也在翅膀上驮下来了。九沟十八岔的人,都到河湾的村里来,村里正演电影。三天前消息就传开,人来得太多,场畔的每一棵苦楝子树,枝枝桠桠上都坐满了,从上面看,净是头,像冰糖葫芦,从下面看,尽是脚,长的短的,布底的,胶底的。后生们都是二十出头,永不安静在一个地方,灰暗里,用眼睛寻着眼睛说话。 ②早先地在一起,他们常被组织着,去修台田,去狩猎,去护秋,男男女女在一起说话,嬉闹,大声笑。现在各在各家地里,秋麦二料忙清了,袖着手总觉得要做什么,却不知道做什么,肚子饱饱的,却空空的饥饿。只看见推完磨碾后的驴,在尘土里打滚,自己的精神泄不出去,力气也恢复不来。

③场畔不远,就是河,河并不宽,却深深的水。两岸都密长了杂木,又一层儿相对向河面斜,两边的树枝就复交纠缠了。河面常被这种纠缠覆盖,时隐时现。一只木排,被八个女子撑着,咿咿呀呀漂下来。树分开的时候,河是银银的,钻树的防空洞了,看不见了树身上的蛇一样裹绕的葛条,也看不见葛条上生出茸茸的小叶的苔藓。木排泊在场畔下,八个女子互相照看了头发,假装抹脸,手心儿将香脂就又一次在脸上擦了,大声说笑着跳上场畔。

④后生们立即就发现了,但却正经起来,两只眼儿都睁着,一只看银幕,一只看着场畔。 ⑤八个女子,三个已经结了婚,勾肩搭背的,往人窝里去了,她们不停地笑,笑是给同伴听的,笑也是给前后的人听的。前后有了后生,也大声说话,说是说明电影上的事,话也是给他人说明自己的能耐的。都知道是为了什么,都不说是为了什么。

⑥五个女人是没有订婚的,五个女子却并不站在一起,又不到人窝去,全分散在场河边上,离卖醪糟的小贩摊,不远不近,小贩摊上的马灯照在身上,不暗不明。有后生就匆匆走过去,又匆匆走过来,忙乱中瞅一眼,或者站在前边,偏踩在一块圆石头上,身子老不得平衡,每一次从石头上歪下来,后看一眼,不经意的。女子就哧哧地笑,后生一转身笑声便噤,身再一转,嗤嗤又响。目光碰在一起了,目光就说了话,后生便勇敢了,要么搭讪一句,要么,挪过步来,女子倒忽地冷了脸,骂一声“流氓!”热热的又冷冷了,后生无趣地走了。女子却无限后悔,望着星星,星星蒙蒙的,像滴流着水儿。再换过地方,站在卖醪糟的那边一只手儿托着下巴,食指咬在牙里。

⑦一场电影完了,看了银幕上的人,也看了银幕下的人,也被人看了。八个女子集合在场畔,唱了一段花鼓,却说:别唱了,那些没皮脸的净往这儿看呢!就爆一阵笑声,上了木排,从水面上划走了。木排在河里,一河的星星都在身下,她们数起来,都争着说哪颗星星是她的,但星星老数不清。说:“这电影真好!”奋力划桨。

⑧木排上行到五里外的湾里,八个女子跳下去,各自问一句“几时还演电影呢?”各自走进八个岸边的山洼。已经听见狗在家门口汪着了,一时间,脚腿却沉重起来,没了一丝儿力气……

(节选自《商州又录》)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写村里人多,采用了不同的视角来表现:有远景全瞻,有上下切换,有局部特写。

B.文章第②节写人们“只看见推完磨碾后的驴,在尘土里打滚”,表现了人和驴在劳作以后都感到身体上深深的疲惫。

C.文章写人,常通过人物行为的细节表现其内心的情感,笔触细致、含而不露,如第⑥段写女子呵斥男子后“食指咬在牙里”,表达其后悔之情。

D.全文语言质朴自然,简洁凝练。既有对生活中口语的真实呈现,又精心营构,优美而富于特色。

13.文章通过“村里的电影”,巧妙串起青年男女交往的前后经过,请简要概括。(6分) 14.请探究文章中画线句子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吃的哲学 赵士林

①人的吃,有两层意思:一是充饥,乃自然欲求,二是享受,乃文化消费。就第一层意思说,“吃”是人生第一需要,是人生头等大事。古人说:“民以食为天。”恩格斯也说:“人们首先要吃、喝、住、穿……”《汉书》有《食货志》,“食”专讲农业,就是一个“吃”的问题。老子反文明,倡“寡欲”,也还知道要“实其腹”——让百姓吃饱肚子。

②就第二层意思说,“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物质文明。人的“吃”不仅要充饥,还要讲究味道,这就是文化了。从字源学的角度看,中国有“羊大则美”之说,《说文解字》释“美”云:“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简言之,好吃即美。中国文艺评论讲审美鉴赏,常出一个“味”字,这又分明见出“美”从“吃”来的痕迹。

③从吃饱充饥到吃好美食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普遍追求,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成果。因此,“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应该继承发展,作为一种人生享受,应该合理满足。

④中国的“吃”文化可谓发达也矣。无论主食、副食,都是花样翻新,叹为观止。讲究“吃”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入世性格。即便出家人的素食也搞得精致讲究,一块豆腐也能做出多少种花样来。对中国人来说,“吃”是人生一大乐趣,故而筷子上常刻有“人生一乐”四字。从孔子开始,就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杨朱更说:“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

⑤当然,对讲究“吃”,也有批判者在。老子就说“五味令人口爽”,要求人们“虚其心,实其腹”,学圣人的“为腹不为目”,意思是能吃饱就好,不要做那种华而不实的奢侈追求。

⑥从人生境界的层次来看,人的道德追求,理想追求——精神追求当然要高于“吃”的追求。孔子那样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告诉人们颜色难看的食物不能吃,气味难闻的食物不能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能吃,没有调味的食物不能吃,但他自己在生活中却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认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称赞自己最得意的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和后来陶渊明的“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说是同一境界。

⑦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奢侈浪费,永远是一种“恶”。暴殄天物是人类的耻辱,是降低人在宇宙中的尊严和地位。人的“吃”法也应该有所收敛。昔闻西南某地吃活猴脑,猴的悲啼惨号,人的津津然、陶陶然,何啻一幅地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