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 先秦—魏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古代文学史 先秦—魏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0329573f46527d3240ce0e0

第二编秦汉文学 一、《吕氏春秋》简况。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 年前后,被视为杂家著作,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十二纪的以月令为首,故称《吕氏春秋》;又因书中有八览,所以也叫《吕览》。以儒、道思想学说为主,兼收各家言论,保存了先秦各家各派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是研究先秦学术、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吕氏春秋》文章一般都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如《贵公》。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它在阐述某个道理 和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公元前247 年入秦。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拜为长史、客卿。秦统一,李斯为丞相,设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下令焚书而倡导“以吏为师”。李斯遭赵高诬陷腰斩于咸阳之市。李斯入秦十年,因韩人郑国为秦修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所以写了《谏逐客书》。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1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较独特。2 、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3 、限于刻石体制,文采不足。

《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这篇《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 《狱中上书》作者李斯。

1 、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1 )贾谊散文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它首先说明蓄积的重要,继而指出当世生聚者少而糜费者多的堪忧状况,最后提出劝农的对策。文章紧凑严密,说理透辟。(2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

2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晁错散文的代表作是《上书言兵事》和《论贵粟疏》。(1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2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景帝博士。主要散文作品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狱。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

刘向奏疏文的行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结构平整,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证,然后总结观点,最后落脚在针对的时事之上。刘向写了《战国策叙录》。 西汉中后期,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叙写人个情志,表达社会生活感受,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桓宽的《盐铁论》以史为鉴,真切时事和政策,全书全用对话体,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个别章段情浓气盛。 《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锁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小影响。

东汉桓谭及其《新论》,字君山,著《新论》29篇,赋、诔、书、奏26篇,多佚。保存最完整的是载于《后汉书》本传的《陈时政疏》和《抑谶重赏疏》。

王充,今存《论衡》85篇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河洛图谶以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 王充散文的特点。请以具体作品说明。(1 )王充在《论衡》的《对作》、《自纪》、《艺增》、《超奇》、《佚文》等篇中,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斥模拟而贵独创、排晦涩而申通俗等写作主张。如

13

《艺增篇》批语世俗中言过其实的现象。(2 )在崇实的同时,也主张独创,而且也并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3 )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 仲长统著有《昌言》。仲长统散文的特点。(1 )崇尚衫,充满变革的思想,如《理乱篇》。(2 )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如《昌言》。(3 )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如《乐志论》。 司马迁及其《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司马迁遍览经史,亲自调查,网罗一切可以获取的史料,考核编排,写成了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规模宏大的《史记》。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十表,依年月摘记大事;八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十表、八书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通过这个有机的结构体,司马迁实现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初衷。 《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班固及其《汉书》班固,字孟坚。班固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大部分。其“八表”和《天文志》,由班因的妹妹班昭和学者马续补作而成。建初四年,受命撰集论议之言,写成《白虎通德论》。有《班兰台集》十七卷。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汉高祖至王莽共230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汉书》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共100篇,后人划分为120卷。《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 年的历史。其体例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 《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汉书》不少人物传记,能够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汉书》中《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的刻画就十分精细。李陵兵败降匈奴。昭帝时,派李陵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伺机招回李陵。任立班与李陵相见的叙描,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微妙心理,非常细腻。两次想见,第一次因为单于设宴,双方不得交谈私事,任立政只能以眼神和动作暗示。第二次相风,老朋友可以一叙衷情,但中间又插进个卫律,于是,立政婉言侧敲,李陵优心忡忡。班固把这个场面,写得曲曲折折,回旋

14

细腻,极能传神达意。

咏史诗 咏史诗是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它不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诗,而是一种特定题材的诗。

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班固著史,和司马迁的“私作”不同,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在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差别。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

东汉时期,以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最为知名。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这两部杂史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相同。它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特点:记录基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引起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二者的不同之处:如《吴越春秋》前后连贯成篇,《越绝书》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文学视角来看《吴越春秋》似较《越绝书》更具文学性。 《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吴越春秋》的前五卷,记叙吴国历史。主要内宾是记叙吴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后五卷,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写作特点:(1 )在记录历史中加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2 )刻画人物手 法的细腻传神;(3 )忠正耿介的伍子胥、深谋远虑的范蠡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 作历史演义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辞赋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巨丽”

赋汉代辞赋并称,为其一代之文学,赋最早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后人将之与入乐的诗相区别,不歌而诵谓之赋,赋由此得名,一般认为,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更大,其篇幅长大,铺排宏丽,汪洋恣肆,早期骚体赋还有兮字的广泛运用,故赋可看作是继楚辞之后发展变化而成的新的文学样式。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赋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的格律限制的特点。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赋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小赋(抒情小赋),但典型的汉赋是大赋。

赋的结构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序,说明赋的缘起,概述主旨,本部为赋的主体,它以韵语为主,多罗列名物,堆砌辞藻,终篇为赋的总结,劝百讽一,赋的形式大致有七体和对问体两种,前者以七段文字描写七件事物,对问体则是假设客人向作者质难而作者针对质难辩解,前者以枚乘<七发>,后者以东方朔<答客>难为典型赋作。辞赋有(骚体)和(赋体)两种类型

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他的骚体赋作,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骚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1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辞作的重要特色。(2 )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鵩》二作都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他承继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在艺术表现上,则比较质朴少致。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与贾谊时间最近、创作倾向相似的是严忌,今仅存其《哀时命》一篇。

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标志着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他的《七发》。枚乘便按照听琴、饮食、跑马、游览、田猎、观涛以及\方术之士\的妙理高论七个方面,层层铺叙,启发太子,最终使太子\霍然病已\

七体汉初枚乘创作了新体赋《七发》,假以吴客说七件事,从而启发楚王的太子,因此提做《七发》。它以宏大的结构、繁富的辞藻、铺排的描写手法、主客问答的体式,奠定了汉大赋的基本写作模式。《七发》

15

对后世赋的创作影响颇大,模拟之作频出,形成了赋作中的“七体”。枚乘的《七发》也标志着新体赋——汉大赋 的正式形成。例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等

梁园文学群体汉初 梁孝王刘武,国力强大, 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杰、文士。枚乘、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他们都善于创作辞赋,成为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文学群体,对汉初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称为梁园文学群体 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着大赋文体的基本形成:

㈠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㈡《七发》完全失去了作者自我的真情实感。㈢在遣词造语方面,而向了繁难和华丽。㈣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司马相如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成都市)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告病免官。武帝即位,喜好辞赋,相如因得武帝召见,续作《上林赋》。后来奉命使巴蜀,后因病免宫,退居茂陵卒。今存《子虚》、《上林》、《哀秦二世》、《大人》四篇。《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为汉赋这一文体创造了成熟的形式,实为一篇,称为《天子游猎赋》。小赋《长门赋》很有抒情色彩。

《子虚赋》子虚、乌有、无事生 汉大赋的主要特点。《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1 )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2 )空间的极度排比。一是片面使用空间排比。二是使空间的排比发展到极限。(3 )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4 )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扬雄,字子云。《蜀都》、《甘泉》、《河东》、《校猎》、《长杨》五篇大赋,是扬雄辞赋的代表作。 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①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②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③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

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直接抒发内心的郁愤。汉武帝的《李夫人赋》,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之作。刘歆的《遂初赋》是西汉后期值得注意的一篇辞作。《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班婕妤的《自悼赋》,抒写自己从入宫到遭贬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和感受,深刻而细腻,十分感人。 孔臧的《杨柳赋》、《蓼虫赋》,是西汉中期比较优秀的咏物小赋。

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 别。

东汉赋东汉后期著名的具有批判倾向的辞赋家是赵壹,他的代表作《刺世嫉邪赋》 骚体——班彪《北征赋》,赋体创作有明显变化,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是其代表。 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为发端

东汉抒情赋的分类:1、纪行赋:所谓纪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2、述志赋:所谓述志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冯衍的《显志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赵壹《刺世嫉邪赋》。《刺世疾邪赋》激烈地抨击时政,直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在汉赋中实为罕见。 班彪的《北征赋》模仿刘歆《遂初赋》。冯衍《显志赋》受屈原影响较大。蔡邕的代表是《述行赋》。 班固《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