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舆情]“城里媳妇怒掀桌”疑为假新闻 所用图片为旧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大象舆情]“城里媳妇怒掀桌”疑为假新闻 所用图片为旧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ecd8ee580216fc710afd47

【大象舆情】“城里媳妇怒掀桌”疑为假新闻 所用图

片为旧照

【舆情导读】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被证实为假新闻,话题阅读量超过30万次。但这则新闻中的内容来源于一则网帖,而这则网帖最早发布于一家以农产品经营为目的的公众号上,配图早在4年前就已经在网上出现。

【引热议】

最早发布于一农产品微信公号

一篇名为《回乡不能上桌吃饭 城里媳妇掀桌子》的新闻在网络上热传,多家媒体追踪报道,引发网友讨论。据了解,这篇新闻最早于2月19日刊登于广州某报,随后经多家媒体转载后传播。上述新闻中以“发帖者称”为新闻来源,描述了一个“城里媳妇”跟着丈夫回农村的经历。新闻中写道:“发帖者称,丈夫是农村出来的,自己第一次回丈夫老家过年。”既没有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身份。

随后,新闻描述称:“媳妇下厨,做了一桌子的饭菜,其间婆婆连个下手都不打,让媳妇有点不爽。等媳妇把十几个菜端上桌,大家已经开吃了,没人等做饭的媳妇。媳妇忙完看到桌上还有个位置,于是一屁股坐上去??公公不屑地瞥了一眼,轻轻说了句:‘哪有女人上桌子吃饭的,还不出去?’媳妇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看着公公,公公又说‘你怎么还不去厨房吃!’”新闻描述称:“媳妇想着拿着碗筷在那没说话,瞅了老公一眼。此时,婆婆也赶媳妇出去,丈夫也跟着附和了句:‘出去吃饭吧。’”最后,媳妇因为生气而掀了餐桌。新闻中,在对事件描述的过程中多次引用了人物原话,但这些话均来源于同一篇真实性未经证实的网帖。

【发展趋势】

(信息来源于大象舆情监测系统)

大象舆情研究院监测系统显示,“城里媳妇怒掀桌”疑为假新闻事件话题阅读量超过30万次,广大网民对于这种民族陋习进行了一番热议,但剧情却在今日开始反转,事件被证实为假新闻后,又在网络中掀起了第二次热议,在今日9时左右是事件高潮时期啊,也是三大主要来源巨头发布量最高时期,其中网站在这个时间段的发布量偏多,其他事件发布量相对较少。

【来源分布】

(信息来源于大象舆情监测系统)

大象舆情研究院监测系统显示,“城里媳妇怒掀桌”疑为假新闻事件微博是主力军,占据信息量总数的54.3%。网站和新闻分别占据总数的15.7%和25.6%。其中网站主要的来源来自中国公民全民新闻网,在中国公民全民新闻网中相同文章15篇。

【网友意见】

(信息来源于大象舆情监测系统)

@墨音青尘:新闻是假的,但是谁能确定这种负能量的事情不存在吗?其实人们关注的已经不是那一个人的假新闻了,而是那种新闻里曾经真是发生于现实的事件。打比方,“a碰瓷”这件事是假的,a没有碰瓷,但是“碰瓷”却真实

存在。

@长大后忘记种太阳:就是觉得 这种新闻假不假有什么关系嘛 妈的还用辟谣[打脸] 是会引发社会动荡还是掀起城乡之间的战争[拜拜]所以315是要打假新闻嘛[微笑]

@想你卡卡西:我觉得一些事就是真的,当事人觉得没面子了,就要求媒体辟谣一下,此事纯属子虚乌有。就像以前某媒体曝光某牙膏有毒不能用,后来又辟谣说没那回事。

@Erica靖儿:新闻假不假,女人不上桌吃饭却是真有的,本人真正遭遇过呀。感觉特郁闷,这就是我大中华的礼仪传统啊??

【反转新闻】

近来舆论空间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叫“反转新闻”。面对一条新闻,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往往转换只在瞬间,让很多人猝不及防眼花缭乱。

“标签”决定态度。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变换的标签牵着鼻子走,而没有去探究事实和是非。一些误导舆论者,都善于借助标签去操纵舆论。知道公众同情弱者,就贴上一个弱者的标签,公众就很容易不去问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而条件反射般站在“弱者”这一边了。想让舆论同情一个人,就给他贴上小贩、低保人群、农民工、下岗工人、乡村教师、被强拆者之类标签,或者贴上曝光官员遭打击、举报贪腐等符号;想让舆论恨一个人,就给他贴上富人的孩子、官员的后代、开宝马的、开奥迪的标签。

这样的情形很多其实是违反新闻规律的。实际上,很多新闻刚发生时,真相并不会一下子全部呈现,需要媒体不断挖掘和官方的调查,才会越来越清晰。从开始不清楚到最终真相大白,这是自然规律。可新闻反转往往并非如此,不是事实的自然逐渐呈现,而是标签的变换。因为很多人浮躁,不看事实和是非,只根据事件当事人的身份去站队。可在新闻中,身份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因为一个人有多重身份,是患者,也可能是官员,假如只根据身份去看,态度很容易发生变化。

网络传播之所以热衷于贴标签,是因为这方便读者偷懒。事实很复杂,一些人不愿意深入细致地探究,贴标签的行为可以代替复杂的思考过程。所以,在缺

乏独立思考精神的舆论场里,标签传播会被很多人采用。它简单,直接,不需要真正动脑。斯泰宾在《有效思维》中说,在复杂、多有变化的事情面前,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感觉到了把握形势的力量。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劳的简明论断。这就是罐头思维。标签,其实也是一个罐头,它免除了一些人的思考,却在简化和扭曲事实中误导了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