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小学五年级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ec00377cd184254a353531

小学五年级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相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卖。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和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还有一种书,插图都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就跃然纸上,生动活泼,像活的一样。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放大到原来大小。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的法国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还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短文中介绍了哪些奇妙的书,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联系短文内容判断。正确的画“√”

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总重量大约15公斤。 2特殊的激光方法制成的书可以直接阅读。 3缩微图书是一种通过阅读器来阅读的书。 3、用成语概括画横线的句子。( )

4、“会说话的书”与“电视唱片的书”二者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 不同点: 5、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至少写两种)。

1

小学五年级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训练

(二)燕子

燕子是益鸟。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不能伤害它。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家燕有一个“怪癖”: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它们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

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它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燕子象许多其他动物一样,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知觉天赋。其中最惊人的是辨别方向的能力。有人做过试验,在德国某城市捉到七只燕子,涂上标志,然后用飞机载到英国放掉。第二天清早,7 只燕子中有5 只已回到自己在德国的巢里。

1、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均用文中原句回答)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2、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说明方法。 3、燕子就成了 “游牧民族”的原因是什么?

4、家燕的“怪癖”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三)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们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的动物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象着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抖动的。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的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的飞行方法,制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

2

小学五年级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训练

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是总是开不快。而那些有圆圆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很快就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此外,人们还模仿大袋鼠造出了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类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自然界的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启发—— 剧烈—— (2)反义词:

认真—— 提高——

2.短文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许多,你认为主要写的是哪两个?

、 3.短文主要运用了第( )种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 ②打比方 ③举例子

4.短文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标在文中。

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动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向动物们学习。 ( )

(2)这篇短文通过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取得众多成果的说明,表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

(四)热心的海葵

海葵勇于充当弱小动物的保护神,它柔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

海葵身躯的上端是圆盘状的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手。它的体壁和触手上长满有毒的倒刺,暗藏杀机的倒刺一旦受到刺激,便迅速刺中对方并分泌毒液,致其麻痹。海葵就是以这种办法自卫或摄食。

然而,海葵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收留和保护小丑鱼。小丑鱼体态娇小,柔弱温顺,缺乏有力的御敌本领,是大海中的弱势群体。于是,海葵就利用自身的毒刺充当保护伞,为小丑鱼提供安全保障。

小丑鱼之所以不怕海葵触手的毒,是因为海葵的无私帮助。海葵成百上千的触手一起随波逐流,难免彼此触碰。为避免毒刺误伤友军,海葵的身体表面便分泌一种黏液给刺细胞传达指令:凡遇有这种黏液的都是自己人,不要“开火”。 当小丑鱼还是幼鱼时,就凭借嗅觉和视觉找到海葵,海葵则任由小丑鱼吸收自己触手分泌的黏液。小丑鱼等到自己全身都涂满了黏液时,就可以在海葵的保护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当然,小丑鱼也是知恩图报的客人。当海葵依附在岩礁上时,小丑鱼会在海葵漂亮的触手丛中游动,自然会引诱其他海洋小生物上钩,为房东带来食物。小丑鱼会捡食海葵吃剩的

3

小学五年级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训练

饵料,担负起清洁打扫工作,为海葵除去泥土、杂物和寄生虫。当海葵遭遇克星蝶鱼侵犯时,小丑鱼就会挺身而出,对蝶鱼展开猛烈地攻击。虽然二者个头悬殊,但凭着勇敢顽强,小丑鱼往往将蝶鱼打得落荒而逃。

生物学家们把海葵和小丑鱼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现象”。相对于这个冷冰冰的词汇,我们更愿意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动物之间一种帮助和感恩的关系,或者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1.下列句子不符合短文内容的是第( )句。 ①小丑鱼在幼鱼时吸收了海葵触手的黏液。 ②小丑鱼是海葵的克星。

③蝶鱼被小丑鱼打得落荒而逃。

2.第5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

通过 、 、 三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3.“海葵就是以这种办法自卫或摄食”,这种办法指的是 。 4.谈谈你对“共生现象”的理解。

(五) “世界屋脊”多宝藏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西藏境内河湖密布,流域面积大于200旧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其中可供开发的有56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20%。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查明的地热显示点达600多处,地热总热流量每秒55万千卡。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是世界上大型的地热田之一。羊八井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铬、铜、硼、白云母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西藏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西藏林木树种繁多,其中很多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西藏的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0%,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

“世界屋脊”——西藏,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世界屋脊”多宝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