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80f98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5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第2课时)

边院镇初级中学 李 军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举出实例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简单说出洋和海的区别。

2、运用海陆分布图,记住四大洋的名称、认识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并准确填注四大洋。并能说明四大洋各自的特点。

3 、通过学习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观察、想象、动手绘图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及特征。难点是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经典老歌《大海啊故乡》。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

鱼跃”,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地球表面占三分

的陆地情况,那么,占地球表面七分的海洋又是什么状况

呢?这节课就让我带领大家去遨游广阔的海洋,揭开海洋的

神秘面纱。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一、六段内容,

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各举一例。

②在教材P.32上读图2-45,说出图中显示的洋、海和海峡

的名称?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①如何区别海与洋?

②里海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吗?为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

①从所在位置,面积、深度、从属关系等方面区别。

②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它与大洋是相通的。而里海既不位

于大洋的边缘,也不与大洋相通,所以里海并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海。

【探究结论】

27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①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而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与大洋相比,海的面积和深度

都较小,离大陆近,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离开来。②里海位于大陆内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与世界上其他的海洋不相通。虽然叫海,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而是一个内陆湖。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二---五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读图2-27按面积大小说出四大洋的名称? 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四大洋认识轮廓及位置。

③结合课本内容及海陆轮廓图,说出四大洋各自的特征。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①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

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和南极洲周围的大洋。

【教师精讲点拨】

①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可以从四大洋的特征上总结出。

②题要学会看世界轮廓图,发挥空间想象力,按顺序说出。 【探究结论】

①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位置、面积、轮廓、深度等方面入手。

②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欧洲、亚洲、北美洲(逆时针),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辨认轮廓:展示四大洋的轮廓图,快速说出四大洋的名称。 2绘图比赛:模仿图2-28快速绘制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并在相应位置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看看哪组绘得最快、填得最准。(绘图时要注意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大洲的位置。)

3拼图游戏:用硬纸片剪出的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图,在课桌上拼成世界地图,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四大洋名称、位置及特点,区别了洋、海、海峡的概念,其中四大洋位置及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们要学会运用地图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间方位,这将为我们后面世界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填充图 P8二、1、2(2) 能力训练 P21 6、7、10、 P22 12、5、6、7、10(2)、12

28

个性化修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六、附板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

三、四大洋

1、洋、海、海峡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新课标第一网

29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第1课时)

龙山中学 吴静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

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

(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

个性化修改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