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七章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6f48f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3

第七章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I can do what you can’t do, and you can do what I can’t do. Together we can do great things.”

我可以做你不能做的事,你可以做我不能做的事。我们在一起就可以做伟大的事。

同伴分享:

“上大学远离了父母和中学老师、朋友,我常常感到孤独,渴望交到知心朋友。但一想到在竞争的环境,人心隔肚皮,就缺少了交往的主动性,一个人独来独往。在相对拥挤、嘈杂的宿舍环境里,我开始小心谨慎的生活,又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寝室的同学发生口角,总觉得自己不幸,没有遇到一些好舍友。于是,我非常盼望假期回家,过一段有自己独处空间和时间的生活。可是回家后不久,我又莫名其妙的思念起同宿舍的同学,又是电话联系又是写信、上网交流,相约返校团聚的时间。我认真审视自己,发现我渴望被人理解,也希望与人交流。返回学校后,我主动关心照顾同学,渐渐地找到了自我。同学都说我善解人意,有组织能力,我也感到在一个温馨的宿舍中生活,心情很愉快。我还想参加大学生社团,进一步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对了,告诉大家,最近我们宿舍被评为文明之家”!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只见一位女同学带着灿烂的微笑坐回座位上。这是在课堂讨论中一位同学的发言。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离不开和他人交往,离不开和周围的人建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幸福和才智来自人际关系,一个人的痛苦和不幸也常与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有关。像案例中的同学那样,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时,它会给人以愉快、充实、幸福、成功和快乐,并能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而当人际关系紧张、失调时,它又会给人带来烦恼、痛苦、失望、忧伤和阴影。

从你们走进大学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许多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同学,新的室友,新的老师,等等。可以说大部分人上大学之前或许对大学中的人际关系有

过一个美好的想象:友爱、真诚、互助、和谐、融洽……然而,走进新的环境之后,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都活生生的摆在每个人的面前。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常感叹:做人怎么这样难?

从心理素质培养的角度讲,大学生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交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展示。在社会转型期,在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放的社会,要求人们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为此,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提高交往中的心理素质,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一个女生打电话给我说她说老师你帮我换宿舍吧,我实在受不了我的上铺,她超级懒 超级馋 超级不讲理,我实在受不了了,帮我换一下宿舍可以吗?我给她说可以,我今天能帮你换宿舍,但是四年以后我不能帮你换工作,刚好这个超级懒 超级馋 超级不讲理就是你的顶头上司,或者说是你工作中的搭档,你怎么办?这份工作好不容易找到,薪水足够满意,专业足够对口,工作环境足够好,离家足够近怎么办?想办法让自己看别人顺眼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就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人,要允许别人跟你不一样,甚至相反,这就是生活。与其别人让你不开心,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本章重点: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与特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马斯洛(Aaslow,A.H.)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即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

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无从规定

心理小实验: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为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又让他们戴上木绵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二)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性需要

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指出:群体合作具有生物保存与适应的功能。如果没有群体的合作,不仅是人类,许多生物都会灭绝。

(三)人际交往还是完善自我的需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Rogcrs,C.R.) 认为: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分享许多隐秘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内心的感受、隐秘的冲动……

人际交往对人生发展是有益的:沟通可以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人际交往也是信息交流的需要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

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信息交流有利于启迪思想,开发智能,使思维撞击,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五)人际交往是自我决策的需要

人际交往可以促使自我了解:在做自我决策之前,通过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对自己做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

人际交往可以获取建议和帮助: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意见和建议,这是我们在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信息。

卡耐基说的这个15和85这个比例是否恰当呢?暂且不论。日本有个学者叫铃木健二,他调查了100个调动工作者的调动动机。发现这100个人里有95个说我不干了,部门之间难以协调,上下级之间难以协调,我那个搭档让我忍无可忍。只有5%的人说,这份工作做不下去了,离家很远,薪水很少。卡耐基的话,日本学者的调查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你拥有了一台电脑,便知晓了全世界,但你休想做到,靠身居斗室,孤军奋战而成就大业。社会越发达,分工越明细,越要靠我们彼此之间叫分工合作和集团军作战。这就叫合力,也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守望相助。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生活中有句话叫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还有一句话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当你有了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你遇到波折的时候,当你回头和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你的朋友会为你点燃一盏希望的灯。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群体里过集体生活,三个月过去了,按照人际交往的原则,你一定要有两个知心的朋友,五个泛泛的朋友。两个知心的朋友是可以谈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的,五个泛泛的朋友是一块自修一块逛街,一块上课和下课的。生活中很怪啊,大学里九月份开学,到十一长假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自己班有朋友,他外班有朋友,他自己学院有朋友,他外面学院有朋友,就连马路对过小摊上都有他朋友。可是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已经大一下了,一个同学仍然是形单影只。对于在座的同学来说,应该说友谊挺重要的,刚才我说一个同学,他自己班有朋友,他外班有朋友,就连马路对过小摊上都有他朋友。哎,你不会刻意地去寻找爱情吧?应该不会吧。一个男生跟我说,老师啊我强烈地需要爱情。我说你开什么玩笑,你还没到那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