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听课手册(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听课手册(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530de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9

(3)指出俄罗斯远东地区成为我国进口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专题十 区域地理

■ 考点归纳总结

例1 (1)C (2)B [解析] 第(1)题,考查区域定位能力。从经纬度位置或省区轮廓形状判断,该省为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2)题,考查雾的形成区域条件。根据上题知图示是吉林省,吉林省不受西南季风影响。吉林省东南部为长白山,处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空气湿度大,海拔高,气温低,易形成雾。而土壤厚度、河流含沙量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

例2 (1)D (2)C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气候的成因。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半岛西南侧多荒漠。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该半岛受来自干热陆地上的西南风影响,气候干热。第(2)题,综合考查水体的类型。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基本无河流、湖泊分布,A、D项错误;位于热带地区,海拔较低,无冰雪融水,B项错误;该地区只有在一些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故C项正确。

例3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地形特征。根据图示等高线变化规律和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当地的地形和地势特征。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天气的因素。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可从海陆位置、风带、地形以及洋流等方面回答。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本题为评价性试题,要注意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回答。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可结合杭州的季风气候特征回答,其有利条件可从夏季降水多回答,其不利条件可从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方面回答。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红杉在我国的开发利用方向可从工业、旅游、科研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回答。

例4 (1)D (2)C [解析] 第(1)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图示区域的贝加尔湖地处中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湖水在冬季会结冰,但其南部较北部的纬度略低,气温略偏高,故其北部封冻时间较长。第(2)题,主要考查湖泊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由于贝加尔湖的存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多;湖水对湖区周围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其夏季温度偏低,冬季温度略偏高,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例5 (1)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

(2)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 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3)地势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布(任答三点)

(4)雨水 冰川融水

(5)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等(任答三点)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港口的区位优势和世界地理的知识,根据该港口的位置作答。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根据喀什的位置特点以及其所处的地形区作答。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自然因素。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地形条件,并结合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作答。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形式。该河流地处季风气候区,因此有雨水补给,同时该河流发源于高山,所以有高山冰川融水补给。第(5)题,本题

主要考查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所以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上,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

例6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①地形地势,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外流河);③干支流夹角判断,一般而言,干支流之间的夹角<90°,为锐角;④河流宽度,河流上游河道窄,河流下游河道宽;⑤沉积颗粒物大小,河流上游沉积颗粒物较大,河流下游沉积颗粒物较小;⑥还可以从河流流量变化、横剖面、工业布局等方面判断。本题可以从干支流的夹角确定干流。第(2)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湿地形成条件的掌握。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而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从地貌条件来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形成湿地;从气候条件来看,降水较为丰沛地区易形成湿地,但降水少、有大量冰雪融水、气温较低且蒸发微弱的地区,因原有水分便于保存,也易形成湿地。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措施的掌握。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应从法律、管理、宣传教育等角度分析。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地表植被,保护天鹅栖息地;等等。

新题预测

1.A [解析] 结合经纬网知甲地位于美国中部平原,该地区地广人稀,适于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2.蒙古族骑马放牧在内蒙古高原上,当地以高原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长袍为主,袍的腰身肥大,男女长袍都不开叉,利于骑马时护膝防寒;衣袖稍长,骑马持缰绳时,冬季可御寒,夏季可防蚊咬;穿翘头或圆头长靴,适宜在草原中行走。

[解析] 结合图示经纬网,可以判断甲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在判断其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形成其民族服饰特色的地理原因。

3. (1)受山地和高原地形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

(2)乞拉朋齐降水总量极为丰富,降水集中在夏季;金奈降水总量少,降水集中在秋冬季节。乞拉朋齐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地形雨;金奈地处东高止山东侧,为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秋冬季节受来自孟加拉湾的东北季风和飓风影响,降水较多。

(3)地处黄麻产区,原料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廉价;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解析] 第(1)题,印度半岛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导致同纬度地区气温中部低、两侧高,使等温线向南凸出。第(2)题,从降水量及其变化说明差异,从乞拉朋齐和金奈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分析原因。第(3)题,从原料、劳动力、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分析加尔各答黄麻纺织工业的区位条件。

4. (1)特点:西(或西北)部较高,东(或东南)部较低;西部坡度较缓,东南部坡度较陡。 依据:湖岸线向东(或东南)方向萎缩;不同时期湖岸线东南密集,西北稀疏。

(2)气温高,蒸发旺盛;下渗作用强;流域内植被截留雨水作用明显;河流上游水利设施拦水,生产生活用水等;河流汇流过程长。

(3)赞成。湖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灌溉便利;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廉价;当地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反对。该地位于热带,蒸发旺盛;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湖泊面积减小使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破坏农业生态。

(两种观点任取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第(1)题,从地势高低和起伏状态说明地势特征。从湖泊萎缩程度及湖岸线变化说明判断依据。第(2)题,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输入乍得湖的水量最大值时间向后推移,致使湖泊水位明显上涨时间较降水峰值出现时间滞后。第(3)题,在表明观点的前提下,使论证与观点保持一致即可。

5.(1)地形以山地为主(或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或南北高、中间低,或山高谷深、地表崎岖);冰川地貌广布。

(2)沿线地势起伏大,铁路多次穿越河流,桥隧比例高;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气温低,冻土广布。

(3)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观光农业等);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城镇工矿交通建设少占耕地);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科技兴农、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从地形类型、起伏状态及主要地貌类型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题,结合地形、地质、自然灾害、气候及土壤等对铁路修建的影响等进行说明。第(3)题,从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科技投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 高考图形突破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知识。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第(2)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产生的影响。安第斯山脉山体高大且贴近南美洲西海岸,使南美大陆大部分地表径流只能注入东侧大西洋。

模拟提升

[答案] (1)季节性积雪融水。流域内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融雪补给量大。

(2)冰川侵蚀(研磨)地表岩石形成碎屑物质,风化成为沙尘,经风力搬运、堆积形成黄土分布区。

(3)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开发较晚,生态环境好;冬季低温,病虫害少;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产品质量好;土壤肥沃。

[解析] 第(1)题,结合第聂伯河流经地区的地理位置知,该流域纬度高,以固态降水(降雪)为主,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季节性积雪融水。第(2)题,结合材料一信息,及冰川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和风力的搬运和堆积作用,说明黄土分布区的形成过程。第(3)题,结合土地分布、人口分布、开发历史、气候和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