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 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 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f2a3b03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8

专题 区域地理位置分析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地理位置的答题要素

答题要素 经纬度 位置 答题角度 点——经纬度、面——经纬度范围、重要经纬线 答题术语 位于××纬度,属于××热量带,赤道(北回归线等)穿过 如台湾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祖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沿海、内陆 国大陆相望。注意东部和东岸不同,东部是其一部分 如京津冀地区的位置,位于华周边邻国、邻省、位于某地的相对位置 什么方位 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南部与山东、河南相邻 如南京位于长三角经济带,靠所处的经济区及地位、距某经经济位置 济区的距离 强 如南非位于东半球、南半球。半球位置 南、北、东、西半球 注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近上海,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20°W和160°E 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位置 政治地位(首都、省会) 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国际交往中心 扼守××海峡的咽喉之地,位所处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交通位置 控制重要的海峡等 是××必经之地 二、区域内地理要素的叠置分析方法 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置分析,提高以地形、气候、河流为对象的信息获取与解读、描述与阐释问题的能力训练。

(1)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3)从河流水文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三、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区域气候

(1)根据纬度位置,大致判断区域所处温度带,初步明确气温状况。

(2)结合海陆位置,判读区域所处的大气环流形势,以及距海远近,进而确定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明确其降水状况。

(3)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地形、洋流等因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明确区域的气候特征是分析水文、植被、人口、城市、农业生产等地理要素的前提。 (4)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 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

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其常见的思维模型有:

(1)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2)气候成因: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

(3)水文、水系特征成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

于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含沙量的大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 五、答题模板

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五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思考方向 经纬 度位置 答题思路 ××半球(东、西、南、北) 绝对位置 经纬度(点)、纬度范围(面) 特殊纬线所处或跨纬度带、热量带,××带 海陆位置 相邻地区 相对位置 的位置 经济位置 交通位置

【高考例析】(2018·江苏单科)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左图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右图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国等;地处××内陆 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 所处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 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海峡

(1)右图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解析】第(1)题,由景观图可知,该村落整体位于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形处,与右图中的丁处相符。第(2)题,地坑院与一般民居修建位置、形态有较大差异,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一定的非凡性,可选择部分地坑院作为旅游资源合理保护、开发。故A项正确。但由于地坑院位于地下,居住在其中也有诸多不便,则不宜加速

推广建造,废弃后也不必大力修复。

【答案】(1)D (2)A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8·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高三调研)悉尼某考察船,对南北极地区进行科考,途经图(世界地图)中的M、N地,据此完成1~3题。

1.M地位于( )

A. 西半球 B. 高纬度 C. 北温带 D. 极昼极夜区

2.科考船从悉尼出发沿最短航线航行前往N地途中的航行方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3.考察船到达M地时,依次向正西、正北、正东、正南方向分别航行200千米,对其附近海域进行勘察,最终位置在( )

A. M地正北 B. M地正东 C. M地正西 D. M地正南

1.C 据图区域轮廓可知,M地位于西欧地区,因此属于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选C。

2.D 球面两点间最短航线为过两点的大圆劣弧。据图可知,N所在地区为南极洲大陆,可判断右侧为南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顺时针,悉尼位于N地东北方向,N地位于悉尼的西南风向,因此科考船从悉尼出发沿最短航线航行前往N地途中的航行方向是西南。故选D。

3.B 据图可知,M地地处西欧,说明右侧图为北极点俯视图,不同纬度纬线段的长度不同,且纬度越高纬线圈越短,考察船到达M地时,依次向正西、正北、正东、正南方向分别航行200千米,对其附近海域进行勘察,最终位置在M地东侧。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