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语文《边城》述课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职中语文《边城》述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ff1432ee06eff9aef8073b

4、概括《边城》的主要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一章。《边城》的主要情节概括如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强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着守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5、交代学法:

学生此前已有有关阅读知识作铺垫,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其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勾画、批注、质疑、讨论等方法,把握课文,达成目标。

6、自读指导:

(1)诵读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①解决生难字词。 ②感情基调。

在读课文中,注意体味作者语言的物点,体会景物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中渗透的感情色彩。

(2)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整体阅读是进行阅读理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意图与大体走向,概括要点,语言要简明,如文中有现成语句,可

借助有关词语概括;如没有,可用自己的话概括。因此,我打算采用“问导法与点拨法”并结合“自读、探究、审美同步教学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①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描绘了几幅画图?表现出怎样的美?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第3自然段):描写湘西的自然风光和醇厚善良的民风。世外桃园图(板书)

山美、水美、人美(板书)

第二部分(第4——第11自然段):爷爷和翠翠生活上相依为命,感情上相濡以沫的祖孙亲情。祖孙相依为命图(板书)人情美、人性美(板书)

②细细品读全文,谈谈小说中的老人和翠翠各有怎样的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美”的形象和“美”的化身。她是在这方灵秀山水和淳朴民俗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的,正所谓大自然的女儿:湘西的清风丽日,灵山秀水陶冶了她的情操,质朴的民情民风净化了她的心理。她有着水晶一样清澈透明的性情。(清纯)从小在外祖父相依为命的她对外祖父有着很深切的爱与依恋。外祖父善良、勤劳、忠于职守、坚强面对苦难人生、热爱生活、乐观。(朴实)

③本文有何表达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一是散文化的语言;二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3)辨别筛选,提取精要:

这一环节,我打算采用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即让学生自由的进行阅读交流,勾画,找出相关的语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

①请在第1、2自然段中圈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②找出文中体现散文化语言特点的句子。 (4)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达成课堂目标,因此,我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至五题(答案略)

(5)拓展延伸:《边城》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鼓励学生阅读整部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述板书设计:

边城(节选) 沈从文

世外桃园图

山美、水美、人美 人情美、人性美

2010年9月28日

祖孙相依为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