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384c9c51e79b8968022656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全社会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建筑业接纳了农村进三分之一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大跨径桥梁设计及施工技术等等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长江三峡大坝、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能源和水利工程、青藏铁路、上海东海大桥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高质量、高速度地建成或正在投入建设,极大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跨550米位居世界拱桥第一的卢浦大桥、主跨1490米居世界悬索桥第三的润扬大桥、主跨1088米居世界斜拉桥第一的苏通长江大桥、世界上最大盾构直径(14.5米)的上海上中路越江隧道等许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设计和施工力量。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充分反应了我国建筑业技术能力和建造水平,展现了我国建筑业的崭新风貌。

今后几年,我国建筑业总量将会持续稳定增长,建设工程产品也将面临升级换代的新需求。具体表现在: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得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量增大;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建筑需求旺盛;奥运、世博、南水北调等重大的项目的建设;新农村建设成为重要的潜在市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的发展机遇期。

建筑业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方式、服务模式讲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筑业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今后的时期,建筑业企业将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受行业过度竞争和收益水平偏低的影响,在市场竞争加剧、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建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市场淘汰将进一步加速。具备技术、管理、人才、资金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境外承包商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与国内企业争夺大型工业、能源项目和土木工程的总承包市场,人才争夺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市场竞争方式开始由国内的、区域的、不完整的竞争,转向国际化的、全方面的竞争;由工程能力的竞争,转向承建能力加上融资能力的竞争;由单一的设计或施工的竞争,转向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的竞争;

建筑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也将由单纯追求产值、规模,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影响性及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针对以上挑战,我国提出了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建立符合工程建设规律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是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

建筑业健康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也是企业争取用户、占领市场、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过程施工的质量,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们很早就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提高施工的质量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质量管理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建筑施工项目只是建设项目的一个分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因而也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界面或是一个子系统,必须接受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所确定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尤为重视。上世纪末,我国等同采用GB/T19000~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标准。GB/T19000~9000系列标准集成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描述了现代化的高效率管理模式,为我国建设企业和监理企业提高企业素质、开拓国际市场、增强竞争能力、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项目管理起步较晚,还受原计划经济及传统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影响,受到体制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目标管理问题、现场管理问题的影响,虽努力与国际接轨,全面推行现代化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但无论在施工项目管理理论还是在工程实践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差距,制约着施工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完善。现在国家建立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作为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理论体系。随着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ISO9000认证在企业逐步推行,我国的好多企业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的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模式,与国际化更好的接轨,从多个方面综合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比如海尔集团在管理方面在探索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案例还被写入美国MBA案例,代表我国在管理方面探索的成效,这样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一定量分析的结果定性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和判断,形成对实际问题的正确认识;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选题进行探讨,从而做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方案。

1.3.2 研究内容

本文在介绍质量管理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明确了质量管理在现实中的意义和在国民生产中的作用和其发展趋势。

第二章论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阐述了质量、质量管理的概念、产品形成规律、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程序和基础工作。是对质量管理的共性的阐述,是第四章实施方案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论述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原则、影响因素的管理和质量的重点。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殊性作了深入的分析,是第四章实施方案的制订的依据。

第四章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施。根据第二章和第三章理论,对具体的施工项目进行的质量管理的实施。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制订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通病防治等。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找出了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并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质量控制点网架焊接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焊接质量因素权重。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质量控制方案。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1.1 质量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普遍认为质量就是符合性,即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符合性质量观较多站在企业自身立场上考虑问题,面对消费者的利益和关注点缺少关心。具有一定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刺激,又发展到用户型质量观。

用户型质量观坚持用户质量第一,只是和单纯以符合标准为中心的符合性质量观的根本区别。所谓“用户第一”,必须落实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全过程中,还必须落实在对质量的最终检验和评判中,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最高原则,由于用户需要的多变性和多样性,用户型质量观要求企业围着用户转,动态地,多方位地了解用户的需要及其发展趋势,快速反应,及时甚至超前地去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明确和隐含的需要。

ISO9000:2000标准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并给出了该定义的注1和注2。注1:“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及时指某事或者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持久的特性。

ISO9000:2000对要求的定义的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并给出了注1、注2、注3、注4。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和期望是不言而喻的;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来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中阐明;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ISO9000:2000对质量特性的定义是“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并给出了注1和注2。注1:“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哪种永久的特性;注2:赋予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特性(如产品价格、产品所有者)不是它们的质量特性。事物的质量特性通常可概括为:性能、合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学。

综上所述,术语“质量”概念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1质量不仅包括活动或过程的结果,还包括使质量形成和实现的活动及过程本身;○2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它们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工作质量以及保证工作质量的体系质量;3○质量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需要,还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使顾客、从业人员、业主、供方和社会都受益;○4质量不仅存在于工业,还存在于服务业及其他行业。

2.1.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现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为满足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对所有的质量要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这些控制活动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进行系统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审核和检查。所以,一般说来,质量管理应当包括组织的质量战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