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27a58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0e

人的思深虑远而不显露,宽闲从容而行止有仪度。都是形容人的内心与外表仪度的。

在《诗经》描写女性的美,比较注重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比如《卫风?硕人》通过“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段对齐国美人庄姜美貌的描写,历来被誉为“美人赋”。此段对人物外表的刻画惟妙惟肖,连用比喻、加以形容,富于想象、生动传神,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其重点在于刻画美女那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色。这点与更为注重外形美描写的西方同期作品是有差别的。

《诗经》中的这种对女性人物外在形态之美的描写和把外在形态与内在神态相结合的描写方式成为中国历代文学所共同遵循的创作手法。无独有偶,在西方文学宝库里,也有一段颇为类似的描写。

古希伯来民族的婚歌《雅歌》四章的一至四节写道:“我的爱人啊,你真是美丽至极!面纱掩映着那温柔如鸽的眸子。你的秀发一似跃下基列山冈的羊群。你的皓齿白如新剪洗净的羊毛,排列整齐,毫无遗缺。你的薄唇好象朱红的线,你的嘴儿嫣红欲滴。你的桃腮在云鬓间艳似石榴。你的粉颈轩秀,宛如饰似无数英雄锦盾的大卫楼塔。”

两者相同的是,都描写了“眼”、“齿”和“粉颈”的美,而且都运用的一连串比喻修辞方式。所不同的是,《雅歌》所描绘的美人光彩照人,缺乏动态之感,没有显示出人物整体的神态之美。《卫风?硕人》所描绘的美人,色彩素净清雅,在用了五个比喻以后,巧妙地用画龙点睛的手法,以甜美的微笑,顾盼神飞的秋波,充分显示了庄姜动态之美、神态之美,具有形神兼备的优点。

2内在之美

揭示周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舍,不只是注重对女性外在之美,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人物的行为举止、品德修养是否与周代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念相一致,是否符合人们的心理趋向。从描述情人幽会“桑中”(《鄘风?桑中》),思妇看到“鸡栖于埘”的景象而思念远去的征夫(《王风?君子于役》),均具有浓厚农业社会的色彩。在农业社会里,人们的生存发展与土地紧密相依,而黄河流域的

土地又是比较贫瘠,长期的、固定的、相当艰苦的农业劳动形成了勤劳朴实又较为内向的民族性格,再加上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自古以来就比较注重美与善的结合。因此,探讨《诗经》爱情诗中女性人物的内在之美,更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周南?葛覃》从不同于《关雎》的角度,表现了一位勤劳、善良、有教养的女性形象。诗中描绘她“是刈是濩,为绤为絺,服之无斁。”《毛传》:“濩,煮之也;精曰绤,粗曰絺;斁,厌也”,《说文》:“绤,细葛也。”段注:“葛者,绤絺草也。其缉绩之,一如麻枲。其成之布,细者曰绤,粗者曰絺,盖草有不同。”诗由获葛治葛而至于纺织成布,这一过程展现了该女子的勤勉与专心致志。

郑玄引申为:“女在父母之家,未知将所适,故习之以绤絺。烦辱之士,乃能治之无厌倦,是其性贞专。”“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毛传:“师女师也。古者,女教师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祖庙未毁,教以公宫三月;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汙,烦也。私,燕服也。害,何也。私服宜浣,公服宜否。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而归耳。”这里又表现了该女子的善良、孝敬和有教养。

郑玄又进一步阐发为:“我告师氏者,我见教告于女师也。教告我以适人之道。重言我者,尊重教师也。”由此可见,《葛覃》女主人公具有勤、俭、敬、孝的基本品格。

《周南?樛木》一诗从女攀男的角度赞美了“君子”由室家和谐而“福禄绥之”。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称此诗:“以葛藟萦绕乔木喻女子依附丈夫,并祝男子由此而终身幸福,是女方贺贵族新婚之诗。”能忠实家室、和谐家室、家庭兴旺,由此诗可见,这又是对女性价值取向的标准之一。

《周南?螽斯》这篇诗文对人子孙众多进行了赞颂和祝福。《毛诗序》:“后妃子孙众多也。言不嫉妒则子孙众多也。”宗族延续、祖先受到祭祀,这是当时人们的热切愿望,也是婚姻存在的根本意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里认为:“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多子是社会对女性价值要求标准的最为重要的方面。近代的闻一多先生从

民俗学角度考察,也认为该诗表达情绪如此欢快的动因,是妇人的乐有子。 作为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诗经》所表现出了这种对女性价值评价和心理取向的形成和延续,对后世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

ii

注释:①②③④⑤⑥见程俊英、蒋见元注译《诗经》,岳麓书社2000年8月第1版,2001年9月第3次印刷,第17页、18页,110页、111页,79页,124页,85页,82页,52页,84页,129页,120页。

结束语

通过对《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品读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体会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爱情观。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和自身专业的限制,本篇论文研究不够深入,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在以后的学习中,基于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会继续品读《诗经》这部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学总集,希望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褚斌杰:《诗经全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余冠英,韦凤娟:《诗经与楚辞精品》.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5]余冠英,《诗经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6]沈泽宜:《诗经新解》,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7]聂石樵:《诗经新注》,济南,齐鲁书社,2000。

[8]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