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圩区现状分析及规划建设的初步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海盐县圩区现状分析及规划建设的初步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fa3468998fcc22bdd10d5f

海盐县圩区现状分析及规划建设的初步思考

摘要:本文从分析海盐县圩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采取新建中、小格局圩区,完善提高现有圩区标准的整治总体思路,通过几年的建设投入达到减灾防灾目的,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圩区;存在的问题;建设;规划

我县地处杭嘉湖平原,境内河道总长1561.08公里,全县地势东南沿海较高,西北地区较低,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缓慢倾斜。全县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包括百步镇、沈荡镇,于城镇、武原街道、通元等镇,区域内总耕地面积29.35万亩,水田15.47万亩,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洪涝灾害。近年来,由于地面沉降、南排运行等原因,在于城镇、武原街道、秦山街道、西塘桥街道出现了新的易涝区,受灾情况日益加剧。

圩区工程是我县防御洪涝灾害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在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效益农业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面对新的情况和要求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试从海盐县圩区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我县圩区工作做一些探讨与思考。

一、海盐县圩区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圩区建设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圩区建设资金约3000万元,圩区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御了洪涝灾害。据我县2008年全县圩区普查统计,全县有效圩区共33个,圩区控制面积5.72万亩,其中水田2.73万亩、旱地1.15万亩,修建圩堤总长186.9公里,排涝水闸36座,排涝泵站27座。

(二)圩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面沉降严重导致田面高程不断降低

据1988年圩区普查统计,当时全县圩区内4米(吴淞,下同)以下的水田仅0.78万亩,而目前已建圩区内4米以下的水田已达1.6万亩以上,部分田面高程最低只有2.7米,尤其是于城、武原、沈荡等镇。究其原因,地下水的频繁开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我县于1966年开挖了第一口地下深井,以后尤其是七八十年代开挖深井达到了高峰,城市、农村,生产、生活全部使用地下水。正是由于无计划的长期超量开采,导致了地面快速沉降。根据有关部门监测,我县城西大曲桥从1984年到2009年,已下沉了1.838米,局部地区地面每年以6厘米左右的速率沉降,目前虽已逐步禁采地下水,但沉降稳定期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