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操作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胃镜操作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dd04577375a417876f8f63

e:肠镜检查时,转弯时可边抽气边轻微退镜,这样能使充分扩张的肠管“短缩”而达到进镜的目的。使用钩拉法的动作要轻柔、适量、对于肠道有明显溃疡、炎症的病人非常谨慎操作,以防穿孔。转时无法找到腔时,可缓慢滑镜3---4cm,但要求看到肠粘膜,以及滑镜时阻力较少,病人没有剧烈疼痛等。往往滑行一段后可找到腔。尽可能循腔 进镜。

19. 过肝曲的方法

贴近肝曲入口处,松解肠袢(反复进镜或抖镜进镜),外拉镜身可见前端前进。停止前进时同时少量吸气。右侧卧位变为平卧位。消瘦者横结肠游动性更大,助手压迫脐周以固定横结肠.

20.高频电切除的原理

高频电流(>300KHZ)、产生热效应,组织凝固坏死,切割止血(无神经效应,对心肌、人体无害)。

电凝电流:间歇减幅波,使蛋白变性凝固而达到止血。

电切电流:连续等高下弦波、单位面积中电流密度大,局部组织瞬间达到高温使组织水分蒸发坏死而达到切割效果。

21.正常食管、胃粘膜象

(1)食管:粘膜光滑、淡红、纵行网状血管(上下)、中段树枝状。

(2)贲门口:收缩与开放交替状态

(3)胃底:粘膜皱襞多,打气不消失,粘液湖多。

(4)胃体:大弯则4-6条粗大、规则、相互排列的皱襞。

(5)胃角:胃体、胃窦的分界线,呈半月形、变形一般有病变。

(6)胃窦:粘膜光滑、环形蠕动、向幽门方向推进。

(7)幽门:圆形、交替收缩与开放、不圆则有病变。幽门收缩开放不良提示括约肌功能障碍。

(8)十二指肠:正常球腔粘膜绒毛状、降段右见环形粘膜、十二指肠乳头。

22.食管V曲张分级法 分度 直径 曲张V形态 范围 轻度 〈3mm

直行或纡回、紫兰色曲张V

占据下1/3 中度 3-6mm 蛇行纡回、隆起 不超过中下段 重度 >6mm

串珠状隆起、部分阻塞食管腔 可达食管上段

23.返流性食管炎

食管下段粘膜充血、质脆、触之易出血,表面有糜烂及溃疡。一般分为三度:

轻度:红色条纹或红斑累及食管下1/3。

中度:糜烂〈1/2食管周围或已累及上段或溃疡〈1/3食管周围。 重度:

1级:糜烂〉1/2食管周围或已累及中上段或溃疡〈1/3食管周围。

2 级:溃疡〉1/3食管周围。

重度并发症:狭窄、缩短、Barett食管。

24.霉菌性食管炎

早期表现稍高于粘膜的白斑,周围粘膜充血,无溃疡形成。多发性的白斑、粘膜充血、水肿显著、继而融合成片状或结节状并出现食管溃疡、食管狭窄、粘膜质脆。

25.Barrett食管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是食管癌的一种癌前病变。全周型:齿状线以上2厘米,出现酷似胃粘膜样上皮、可见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病理为单层柱状上皮。 岛型: 在齿状线以上的食管下段可见稍突起的斑片状红色粘膜与粉红色的磷状上皮形成明显的界线,可单发或多发。

26.早期食管癌

癌肿仅锓及粘膜及粘膜下层者称早期食管癌。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表现为局限性糜烂、

粘膜发红、白色稍隆起斑,隆起小结节。

27.中晚期食管癌

癌肿侵及固有肌层、或超过固有肌层者、直径>3厘米者称为中晚期食管癌。肿块型:肿瘤组织呈息肉样凸入食管腔内、病变界限清楚、周围粘膜浸润不显著。 溃疡型:溃疡基底部污秽、表面高低不平、有出血及糜烂、溃疡边缘不整齐并有小岛状结节隆起。 肿块浸润型:肿块型食管癌周围粘膜有广泛浸润、病灶处有出血及坏死、肿瘤境界不清楚。 溃疡浸润型:溃疡型食管癌周围粘膜有广泛浸润、溃疡周围粘膜高低不平、表现有糜烂、出血、白苔、境界不靖。

28.内镜下胃炎分类 分类 内镜特点

浅表性胃炎(红斑/渗出型胃炎)

点片状红斑、粘膜细颗粒状渗出、粘膜水肿

平坦糜烂型胃炎

平坦型糜烂、沿皱襞的条状糜烂、可有不同程度的红斑、水肿

隆起糜烂型胃炎(疣状胃炎)

隆起型糜烂、可有不同程度的红斑、水肿

萎缩性胃炎

皱襞萎缩、血管透见、灰白色斑(肠上皮化生)

出血型胃炎

壁内出血点、瘀斑、渗血

胆汁返流

胆汁反流入胃、粘膜红斑、水肿、幽门前区呈牛肉样红色

粗大皱襞型胃炎

皱襞粗大、充气不能展平、皱襞宽度》0.5cm.

29.胃镜下胃溃疡的基本形态

(1)胃粘膜缺损形成凹陷,溃疡表面白苔或黄白苔、污秽苔、厚(薄)苔、或血痂、底平坦。

(2)溃疡周边炎症性变化:(充血)发红、水肿、边缘隆起。

(3)皱襞集中

(4)胃腔变形

(5)活检弹性

胃溃疡好发胃角、小弯、胃窦、溃疡形状:圆形、条状、线状、或不规则、直径为0.5--2.5cm。

30.GU的内镜分期

(1)活动期(Active stage,A期)

A1:溃疡底附厚白苔/污秽苔/伴出血或凝血块,边缘充血水肿、糜烂。

A2:溃疡底附薄白苔,边界清,红色带和皱襞集中。

(2)愈合期(Healing stage,H期)

H1期:溃疡缩小,周边再生上皮扩大形成红晕,皱襞集中明显。

H2期:溃疡缩小,苔薄、周边水肿消失,再生上皮红晕增宽,皱襞集中达溃疡边缘。

(3)瘢痕期(scaring stage ,S期)

S1期:溃疡为红色上皮覆盖,粘膜皱襞明显集中。

S2期:再生上皮增厚,由红色转为白色,与周边粘膜色接近。

31.胃癌的Borrman's分型

Borrman's 1型(肿块型):(1)突出胃腔的肿瘤。(2)广基,直径>2 cm与周围分界不清。(3)表面菜花状、结节状。(4)表面糜烂、浅溃疡、易出血。(5)病灶周围粘膜多呈萎缩性胃炎化。

Borrman's 2型 (溃疡型):(1)溃疡直径>2。5 cm , 边界清楚。(2)溃疡底污秽。凹凸不平、/伴出血。(3)环堤高低不平、陡直。

Borrman's 3 型(浸润溃疡型):(1)溃疡边界不清,底污秽,凹凸不平,/伴出血。(2)皱襞中断,变细,杵状或融合。(3)部分环堤无明显隆起,境界不清。

Borrman's 4 型(弥漫浸润型):(1)胃壁增厚,僵硬,胃腔小。(2)癌弥漫性浸润,无大溃疡及大隆起灶,可见小糜烂及或小溃疡。(3)粘膜皱襞粗大,可似正常粘膜,色发红或褪色,充气时胃扩张不佳。

32.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