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财政与税收》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d9a83431126edb6f1a10d2

府从中调控,使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1.政府干预程度:指财政收入或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大小。G/GDP 2.干预手段:

①立法和行政手段

②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

③财政手段: a.组织公共产品生产,提供所需资金 b.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政策等 (三)政府干预失效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政府某些领导人员滥用权力某取个人私利。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视为政府干预失误。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一)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共同的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个人物品的对立物,从财政的角度看,即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区分和辨别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 基本标准: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竞争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的特征:①不可分割性;②非盈利性,外部效应;③非排他性;④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的特征:①排他性;②竞争性;③可分割性;④盈利性。

n 纯私人物品:

i Xj= ∑ X j i=1 n i 表中Xj为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X 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对此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拥 ∑j i=1

有)量之和,表明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

i 纯公共物品:X n+j = X n+j

表示: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Xn+j 3.混合物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征。 (二)公共需要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私人需要:私人物品→市场提供 社会需要 公共需要:公共物品→财政提供 2.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

(2)是每一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不排斥他人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需要付出代价,但付出与所得不对称,不是等价交换原则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4

3.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殊的 4.共同需要涵盖的范围广

第二节 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1.“财政”一词的来源 晚清(1898),戍戊变法诏书中:“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

2.财政是国家或政府机器的一种经济行为。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3.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分配主体:国家 分配对象:社会产品 分配手段:强制、无偿

分配本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一、财政职能的不同观点

一种职能观:分配职能

二种职能观:分配职能、监督职能 三种职能观:分配、调节、监督

四种职能观:筹集资金、分配资金、调节经济、监督管理 我国财政职能观: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二、资源配置职能

(一)资源配置的一般含义 1.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

市场配置

(广义)社会总产品的配置 财政配置 (狭义)要素配置(企业)

2.市场配置: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关系,使之达到均衡

3.财政配置: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为生产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最优效率的状态。

(二)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明确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5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或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效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三、收入分配的职能

1.收入分配的概念和目标

初次分配(企业):要素分配 收入分配 再次分配:财政分配 动态(流量):财政收支活动,用时期数表示价值量变动 国民收入的分配 静态(存量):财政收支的结果,用时点数表示使用价值情况

(分布情况)

目标:达到公平分配 2.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

收入分配绝对公平——呈45°对角线 洛伦茨曲线 (两极) 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呈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

任何一国财政分配都处于两极之间,图:陈共教材P35。 100

收 入比

绝对公平分配例

A

X B Y O 100

人口比例 图1——2 洛伦兹曲

基尼系数:A/A+B 当系数→0 收入分配→绝对公平

→1 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

当系数介于0.3—0.4较合理 我国为0.5,表明收入差距较大 3.收入分配财政机制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实施转移性支出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1. 稳定与发展的涵义: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经济稳 定,表现为:①物价稳定②充分就业③国民经济收支平衡

6

2.经济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增长: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通常用 (1)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 GNP或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

发展:包括经济增长以及由增长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变

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

①导致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经济盲目增长 ②导致经济结构失调

③导致生态失衡。

(2)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 通A B 货 膨胀 率( E′ 货币

工E 资B 增 长A 率

失业率 图1——3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负相关)即:失业率越低,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反之,失业率越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在工资与总成本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图:《财政与金融》朱耀明P11)

3.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 矛盾 相容 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对进口商品劳务的需求→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①经济稳定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均衡;②在财政实践中可通过制度性安排可发挥某种自动稳定器作用;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政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④解决好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保障非生产的纯社会公共需要。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混合物品(重点) (二)资源配置、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菲利普斯曲线(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理论、图示与实际相结合

1.什么是市场失灵?

7

四、思考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