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0)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89e15a453610661fd9f425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

(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5)动作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五、案例分析题

36.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该案例中的评价标准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评价理念:强调全面发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

首先,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案例中制定的这些标准,就是学校在践行新课改理念,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的具体实践。

其次,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式。不仅仅依靠纸笔测验作为手机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关注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捏在发展的动力。

再次,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唯一手段,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同时,案例中学校的做法也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践行。此举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举措值得各学校学习,更值得教师学习和研究。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37.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运用这一原则要求老师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

材料中该教师能够针对学生不用的学习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给成绩好和成绩略差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做法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差等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应当把握的主要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能够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问题。

38.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材料中四位老师在比赛之后做出的反应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各班学生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第一位教师将学生取得的冠军的结果归结为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教师的做法能促进学生的正确归因,虽然这次是冠军,但下次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获得冠军。同时,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并为之骄傲,根据学习的强化理论,老师进行的言语鼓励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强化,会促使学生下次也想取得好成绩。

第二位教师对学生比赛一事不做任何评价,采取的是不理不睬的态度。这样的做法用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解释就是消退。学生以后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最终很可能导致班级不愿意参加学校的比赛。

第三位教师的做法我非常赞同。首先,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努力,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教师的做法能促进学生的正确归因,虽然这次失败但下次仍能继续努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赛失败的原因,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此举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相信吸取经验、教训并改正后,下次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四位教师只是提出学生不努力,而没有继续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努力。这样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综上所述,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把握教学的重要原则、重要方法以及德育的原则与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教好学生。

六、论述题

39.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儿童能够区分文化中的规则和好坏,懂得是非的名称,但他是根据行为对身体上的或快感上的后果来解释好坏的(受罚、得奖和交换喜爱的东西)或是根据宣布这些规则和好坏的人们的体力来分别好坏的。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行为对自己身体上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从力量本身就是价值,而不是尊重为惩罚和权威所支持的那种基本的道德秩序。

阶段二: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可以满足个人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儿童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

(2)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按照个人的家庭、集团或国家所期望人们做的去行事就被认为它就是有价值的,而不管它所产生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后果如何。在这个水平上有两个阶段: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阶段三: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被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其中许多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定型了的形象或“自然的”行为。经常用意图去判断行为。第一次把“他的用意是好的”作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阶段四: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行为是服从权威、固定的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尽自己的义务、对权威表示尊重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本身就是正确的行为。

(3)后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儿童显然努力在摆脱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从而去确定有效的和可用的道德价值和原则。这个水平也有两个阶段:

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总的倾向带有点功利主义的色彩。正确的行为往往取决一般的个人权利和异为整个社会批判考核而予以同意的标准。儿童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的意见和价值是相对的,从而相应地强调要求有一个取得一致意见的程序和规则。

阶段六: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正确的,而所谓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根据自己选择的具有逻辑全面性、普遍性和融贯性的伦理原则作出的道德决定。

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http://nm.zgjsks.com

相关推荐:2014年内蒙古教师招考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