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化学染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细胞化学染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7eb9c62cc58bd63186bd1e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前言

细胞化学是细胞和化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涂片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因此,细胞化学染色不仅对研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而且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各种类型血细胞的鉴别、某些血液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研究血细胞的化学物质较多,如各种酶类、脂类、糖元、铁等。下面主要介绍血液学中常用的一些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瑞氏染色法: 瑞氏染色液的配制: 瑞氏染料(粉)1g 纯甲醇60ml

将染料放在乳钵内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得倒入洁净的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继续操作,直到全部染料溶解及用完甲醇为止。制配好的染液保存于温室中一周便可应用。新鲜配制的染液偏碱性,放置后可呈酸性,染液储存愈久染色愈好。 缓冲液的配制及其作用:

1% KH2PO4 (即1g KH2PO4+100ml蒸馏水) 30ml 1% Na2HPO4 20ml 加蒸馏水至1000ml PH 6.4~6.8

?过氧化物酶染色 一、原理:

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OX)分解底物过氧化氢(H2O2)产生新生态氧,后者使

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沉淀而定位于POX活性部位。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染液的配制: (1)联苯胺(Benzidine) 0.3g

95%乙醇(Ethye alcohol) 99ml

36%亚硝基铁氰化钠(Sodium Nitroprusside) 1ml (0.36g+1ml蒸馏水,置于37℃水浴箱中促溶。)

(2)30%mlml过氧化氢溶液:

30%双氧水,吸取一滴约0.05ml放入50ml蒸馏水内,每次用时必须新鲜配制。

三、结果判断:

细胞质中有蓝色颗粒的为阳性细胞。 四、临床意义:

粒细胞中除早期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外,晚期原粒细胞及以后各阶段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细胞越成熟反应越强。

单核系细胞:原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及成熟单核细胞多呈弱阳性反应。 淋巴系.巨核系.红系细胞均呈阴性反应。POX反应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鉴别。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M1、M2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型)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M4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型)、急性红白血病(M6型)均可呈阳性反应,阳性率>3%。M3型阳性反应最强,M5型反应最弱。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M7型)成阴性反应。阳性率<3%。部分M1型、M5a型可呈阴性反应,M6型的幼红细胞成阴性反应。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一、原理:细胞内碱性磷酸酶能分解磷酸萘酚AS-BI为磷酸和芳基萘酰胺,后者与

重氮盐(固兰BB)偶联,形成不溶性的兰色沉淀物。

二、试剂:

1、固定液:甲醇(AR)甲醛固定液.配方:45 ml甲醇加5 ml甲醛,混匀,

置4℃冰箱备用。

2、 缓冲液(NAP buffer):1.05g 2-氨基-甲基-1,3丙二醇,加蒸馏水至50ml,

再加0.1MHcl10ml,再加蒸馏水至200ml,混匀,放4℃冰箱备用。

3、磷酸萘酚AS-BI贮存液:磷酸萘酚AS-BI30mg,加二甲基甲酰胺0.5ml,放0℃

以下冰箱备用。

4、染色应用液:缓冲液5ml,加磷酸萘酚AS-BI贮存液25ml,再加固兰BB 5mg,

混匀,使溶解,然后过滤待用。

5、复染液:1%核固红溶液。配方:25克硫酸铝加500 ml蒸馏水配成5%

硫酸铝。1克核固红加100 ml5%硫酸铝配成1%核固红。 三、方法:

1、血片或骨髓片自然干燥后,入固定液(4℃)30秒立即取出,蒸馏水冲洗,晾干。 2、在室温下,滴加染色应用液,染色15分钟,自来水冲洗,晾干。 3、入1.0%核固红复染液10-15分钟,流水冲洗,晾干镜检。 四、结果判定: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结果应根据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兰色颗粒所占胞浆面积,颗粒大小,颗粒多少及染色强度来判断,阴性为胞浆内无兰色颗粒。 1、分级标准:

级别 + ++ +++ 兰色颗粒占胞浆面积颗粒大小 (%) <50 小小 50-80 小-中等 80-100 中等-大 颗粒多少 很少 少等-中等 中等-多 染色强度 微弱-中等 中等-强 强 ++++ 100 中等和大 很多(密集、很强 甚至覆于核上) 2、量的表示:阳性率(%)、积分

3、正常值:正常人一般阳性率<40%,以“+”阳性反应为主,阳性积分40-100。 判定结果时,在油镜下,计数100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计算阳性率。分为+~++++,+为1分,++为2分,依次类推,分数乘以各自细胞数,即为总积分。如:+ 10个,++13个,+++5个,++++2个,则积分为1*10+13*2+5*3+4*2=59分。分级时主要根据染色强弱度来判定。 五、临床意义:NAP染色主要用于

1. 鉴别慢粒及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前者阳性率及积分值均极低,甚至为零。而后者呈强阳性反应,可达成100%,积分值可达400。

2. 初步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淋时NAP活性多增强,急粒时不增强。 3.初步鉴别感染的病原体,在急性细菌性感染时NAP阳性反应强,而病毒和寄生虫及结核菌感染时NAP染色结果多在正常范围 (一)生理变化:

(1)年龄变化:新生儿NAP活性增高,以后下降。儿童期各年龄大致相似,成

年期较儿童期活性减低,老年期更低。

(2)应激状态下的变化:紧张、恐惧、激烈运动等NAP活性可增高。 (3)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经前期增高,行经后降低,经后期恢复。

(4)妊娠期的变化:妊娠期2~3个月的NAP积分值轻度增高,以后逐月增高,

分娩时达高峰,产后则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变化:

(1) 感染:细菌性感染时,NAP活性显著增高,而球菌感染又比杆菌感染时高。

病毒性感染时,NAP活性常无明显变化。因此本法可帮助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