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eadde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4

2019年

城市间的合作与分工、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等。

[答案] (1)问题:大气污染或酸雨;水污染等。

原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

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

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

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产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核心

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把握规律]

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

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

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题组冲关]

1.(2018· 保定模拟)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

辽宁省 广东省

表完成(1)~(2)题。

1965年 34.1% 17.6% 1990年 50.6% 23.6% 2000年 2011年 54.2% 55.1% 63.3% 66.2 19年

(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地理位置优越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外企的迅猛发展

B.①④ A.①③ D.②④

C.②③

(2)两省城市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解析:(1)D (2)D 第(1)题,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20世纪末由于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前,广东省的工业基础薄弱,导致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广东省外资企业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第(2)题,辽宁省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广东省的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它们的产业结构都有待进一步

调整。

2.(2018·南京二模)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乙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监测和分析两经济区土地利用

结构的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严重,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9年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

(4)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目标和方向,试分析其实现产业结

构生态化的基本途径。

解析:第(1)题,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流水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携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三角状,所以称为三角洲。由于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黄河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减慢。对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用RS监测和GIS进行空间分析。第(2)题,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可从资源、科技、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优势和劣势。第(4)

题,从三大产业生态化的措施入手分析即可。

答案:(1)流水堆积作用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加强 RS和GIS

(2)自然原因:地势低,地下水水位高且含盐量大;降水量小,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3)优势条件: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水资源短缺。

(4)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发展生态农业。

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

第三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多年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30多年后,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生产基地。据此回

答1~3题。

1.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 )

A.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

B.区域中心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019年

C.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

D.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

2.30多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③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交通便利

B.①③④ A.②③④ D.①②③

C.①②④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B.广阔的经济腹地 A.便捷的交通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解析:1.A 2.B 3.B 第1题,30多年前(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工业化的影响,小城镇得到不断发展。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的发展主要受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惠的政策等的影响。第3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拥有便捷的交通、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

件,但是由于南岭的阻隔,其在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如图示意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

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4~6题。

4.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B.河南省 D.海南省

A.江苏省C.四川省

5.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