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eadde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4

2019年

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题组冲关]

(2018·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我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宜宾是全国同纬度地区(27°N~28°N)茶树萌发最早的地区,茶叶一般在2月上旬就可上市,比同一纬度区的浙江、安徽等全国茶叶主要产区早20天以上。宜宾由于产茶历史悠久,产早茶时间领先,

早茶品质优、色泽美、品牌多而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早茶之乡”称号。

材料二 宜宾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岭谷相间,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

分田”。境内主要河流有20多条,水库500多座,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

材料三 2016年2月第九届“中国·宜宾早茶节”进一步强化了质量安全,推行茶叶质量安全网上追溯机制。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茶叶包装上的二维码,查到该产品

的生产环境、基地情况、生产日期等诸多信息,掌握该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个流程。

材料四 如图两图分别为宜宾地理位置示意图和茶园景观图。

(1)与同纬度的浙江、安徽相比,说明宜宾早茶上市更早的气候条件。

(2)分析宜宾适宜早茶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

(3)对于建立茶叶产品二维码追溯机制,有些茶农非常赞同,有些则不赞同,请

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4)宜宾生态早茶园周边一般种植高大的乔木,请说明这些乔木对早茶园的作

用。

解析:第(1)题,结合地形,从低温期长短、生长期积温等方面分析农产品上市早的原因。第(2)题,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赞同,从质量、知名度及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等方面论述;不赞同,从全过程监控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方面考虑。第(4)题,乔木对早茶园的作用可以从森林的

生态作用方面分析。

2019年

答案:(1)冬季,宜宾产茶区因四川北部大巴山和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因而比同纬度的浙江、安徽的低温期短,且生长期积温高,所以萌芽更早,上市更早。(2)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气温高,生长期长,适宜早茶生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充沛,且境内河流多,水资源丰富,能满足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宜宾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中,有利于排水,适宜茶树生长。

(3)赞同。理由:通过监控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个流程,增加了茶企生产环节的透明度,强化了茶叶质量安全;使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和生产过程更放心,提高了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了宜宾早茶的知名度,推动宜宾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任答其中两

点即可)

或不赞同。理由:全过程监控,技术难度增大;成本提高。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温,使茶树免遭低温冷害;增加生物多样性,

减轻茶园病虫害。(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

[理在书中]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途 径 方 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抵御旱涝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黑土

问 题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对 策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2019年 开发 重,土壤肥力下降 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发展 湿地保护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题在书外]

(2018·四川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甲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

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

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

≥10 ℃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

因。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

几条建议。

[审题指导]

从材料一的图甲中可以看出,①地≥10 ℃积温介于3 000~3 500 ℃,②地介于2_000~2_500 ℃,则两地差值介于500~1_500 ℃;两地纬度相同,积温不同,可从

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上。

从材料二的图乙、图丙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大于上海、江苏、

浙江;单位面积谷物产量要比上海、江苏、浙江低,主要与东北地区纬度高有关。

2019年

[答案] (1)500~1 500 ℃。 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

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

(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

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

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4)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答对三点即可)

[把握规律]

(一)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

典型地区体表现如图所示:

(二)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方向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 产品基地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 进行深加工农耕 区过度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东北平原、华北 平原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 质量下降等现象牧 区林 区内蒙古高原、青 海牧区东北大、小兴安 岭林区 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

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 加工(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