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 乙醇》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 乙醇》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cba5cfa0116c175f0e4856

解 我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我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并做好笔记 我能理解老师设计问题的意图 这节课我思路清晰、顺畅 这节课我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

教师自身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教学内容完全准确无误 设计的问题是否确切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 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教师的导向作用 教师提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师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 在使学生知识生长的同时,随时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而又不脱离教学目标 课堂结构清晰、有序、顺畅

7.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达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本课来说,有以下体会:

(1)食物中有机物的获得遵循了这样的学习线路:生活→化学→生活。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再过渡到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中的直接兴趣是第一位的,只有激发起直接兴趣才能维持抽象知识学习兴趣。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后及时与现实生活事例结合,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学生体会到化学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时,就能使兴趣持续,从而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符合 基本符合 不太符合 不符合 (2)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认识学生解决某些新知识的能力与其具备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必须要时时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立“支架”帮助学生克服差异,让学生能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微观机理的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反应机理帮助很大。

(4)学生的实验探究,在新课程学习中得到很高的重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做中学”远比教师只做演示实验印象来得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些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化学。

但在课后调查中发现,对于这种研究性的学习,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升的速度较快,开放性还可以再有所提升,而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暂时尚不适应,感到茫然没有思路,但在适当的铺垫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来做问题铺设,使学生能够更开放一些。

另外,课上的开放程度应该可以再放开一些,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更多的问题提出,自己分析、自己归纳,并动手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不由自主地担心学生能推测正确吗?能找到更好的验证方法吗?能归纳完整所收获的知识吗?而导致仍然会出现教师说的多,即铺垫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理念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努力缩短自己与新课程的距离。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