鏁欒偛蹇冪悊瀛︾鍥涚珷缁冧範棰?- 鐧惧害鏂囧簱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鏁欒偛蹇冪悊瀛︾鍥涚珷缁冧範棰?- 鐧惧害鏂囧簱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55dd2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6

D.同接动机

35.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低等 B.一般 C.中等 D.高等

36.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B.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 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37.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38.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丽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39.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40.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41.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4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4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4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 )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 B.直接转化途径 C.间接发生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45.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_______。

2._______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_______强化和自我强化。

4.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同时,归因方式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_______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6.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是_______。 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_______。 8.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_和学习期待。 9.归因理论是从_______来影响行为动机的。 10.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___。

11.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_______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12.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意向或_______。

13.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4.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_______期待。

15.动机有激活、指向和_______三个基本功能。

16.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 17._______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预测。 18.到了青年期,_______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19.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___。 20.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

21.成就动机理论认为_______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22.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 23.根据学习动机的_______,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4.马斯洛认为,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需要是_______。

25.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

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2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

27._______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8.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_______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29._______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30.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_______的动机。 31.“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__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32.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_____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33._______是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34.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_______。

35.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儿童后期和少年期,_______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36._______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目标。 37.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_______的动机。

38.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_______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的制约。

39.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_______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40._______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41._______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困难,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4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_______。 43.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发现人们多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_______、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44.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_______及自我效能感理论。

45.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_______、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简答题。

1.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2.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 3.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谈谈如何自我激励学习动机。

6.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7.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8.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9.如何利用学习结果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10.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1.如何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12.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13.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四、论述题。

1.张嵩非常聪明,但学习不用功,每次考不好时就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正确吗?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2.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试述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C 6.D 7.B 8.D 9.B 10.C 11.B 12.D13.C 14.C 15.B 16.C 17.A 18.A 19.C 20.A 21.D 22.B 23.C24.D 25.C 26.D 27.C 28.A 29.C 30.A 31.C 32.C 33.D 34.A35.C 36.D 37.A 38.A 39.C 40.A 41.D 42.B 43.A 44.A 45.C46.C 二、填空题

1.降低 2.诱因 3.替代性 4.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5.替代性强化 6.自我实现的需要 7.主观判断 8.学习需要 9.结果 10.班杜拉11.结果 12.学习愿望 13.认知内驱力 14.效能 15.强化 16.马斯洛 17.效能期待 18.认知内驱力 19.利他主义 20.韦纳 21.避免失败者 22.阿特金森 23.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24.生理需要 25.趋近或接近 2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7.学习动机 28.行为 29.自我强化 30.避免失败 31.替代性强化 32.中等 33.替代性强化 34.诱因35。赢得同伴的赞许 36.学习期待 37.高尚的和低级的 38.学习行为39.惩罚40.成就动机41.问题情境42.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43.运气好坏 44.成败归因理论 45.归属和爱的需要三、简答题 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的结果,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 (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3.(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