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筹备全市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教学研讨会的意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关于筹备全市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教学研讨会的意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36816eb8f67c1cfbd6b861

有多长,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经验,通过“点”“段”结合的方式,体验“1时”的长度,例如:一节课40分钟加上一个课件时间10分钟,再加一个课间时间10分钟就是“1时”,学生说一说熟悉的电视节目时长、做作业的时间,依次来体验“1时”的长度。

回归教材情境图,读出第1、7、10、20个节目演出开始的时刻,说出节目演出开始时刻之间相间隔的时间长短。引导学生用直线型线段图展示“点-段”模型,将曲线模型转换成直线模型,找到了起点“0”,也找到了“数与格”、“点与段”对应的根源。

总之,整节课,时针与分针由静到动再到互动运转的变换,曲线模型与直线模型的统一,让学生经历了“点”与段的相互转换,体验到由“点”看“段”、由“段”看“点”的合理性与简洁性。“时刻是一个点,时间是一个段”,这个“点-段”模型的建构为后续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年、月、日”的认识打下了思想方法的基础,“点-段”模型也是以后要学习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善于积累----让学生乐尝建模的硕果

活用“数学模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知识,顺利构建数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数学素质得以提升。

1.用模型解题。

要学会把复杂问题纳入已有模式之中,使原有模型成为构建和解

决新问题的工具。例如:“A、B两地相距220千米,甲从A、乙从B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0千米,乙每小时行50千米。途中乙修车停了1小时。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用了几小时?” 学生在掌握了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一模型后,解答起数学问题来得心应手。 “植树问题”可以通过点段模型进行画图计算。 加法、乘法、除法都有其计算的模型,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前解决的问题中两个物体从始到终都在运动,而上述这个问题发生了变化。我们可 2.用以前模型构建新的模型。

数学的概念、法则、关系等都是数学模型,并且总是建立在其他数学模型的材料、模型的应用及体现在对新知的逐级构建上。

生会想要探究的是

。把它变

成以前学过的模型,使之成为较为熟悉、较为简单的模式。利用原认知模型解题,必须基于对教材各知识要素的全面把握,进而能够以原认知模型的“不变”应数学问题的“万变”。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教学策略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取得优良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借鉴名师经验,细心揣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探究出更多、更好的数学模型。

亲爱的同仁们,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胆实践新的课堂模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献计献策吧!

一、 创设情境

如在构建“求一个数是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思维模型时

二、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 例如

三、 多层次设计练习如在分数乘法问题中

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可对比、可拓宽的习题进行不断建构并发展。 四、 总之

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等,都可以称之为数学模型。如自然数“1”是“1个人”、“一件玩具”等抽象的结果,是反映这些事物共性的一个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等。因此,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

一、小学“数学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