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146f63561252d381eb6e02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绪言

职业认同对于每一个职场的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从心底认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最大的热情与能量,无所保留地发挥出更大的实力。也只有这样,个人价值才能在自己所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体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无聊、乏味甚至厌恶,也就很难燃起工作的激情。这种状况是现实存在的,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众多,但不可否认,缺乏职业认同是重要原因之一[1]。

教师职业是一个与心灵交流的职业,尤其需要激情与创造性,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教育永远是个永恒的主题,而教师也永远是这个主题当中的主角,他们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期望。各国实践反复证明,教育改革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改革当中。教育质量要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全身心地将自己的才智贡献给育人的事业,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2]。有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中存在职业倦怠问题,也就是说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已经失去了兴趣与热情,甚至是厌恶自己的工作,于是这些教师要么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与空间,纷纷离开现有的职场或是职业;要么变得懒散与麻木,仅仅为了每月的固定收入而机械地毫无创造性地重复着教学活动[3]。

这种情况在中小城市(例如新乡)学校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他们的环境背景、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与大城市的教师相比差别较为悬殊,他们属于“不安分群体”,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流入到大城市,得到更好的处境,但如果安于现状,也可以过一种安稳的日子。然而,无论是由“不安分”引起的教师流失还是因安于现状所导致的缺乏激情,他们的工作状态对于学生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更无从谈起[4]。

所以,中小城市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状况和发展前景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什么本是活力无限且拥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一代教师对于自己当初首选的工作渐渐失去热情?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中小城市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到各种表层的和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教师职业认同的概述

教师职业认同是由职业认同引发而来的。目前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逐渐增加,但是学者们对教师职业认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并且定义比较复杂多样化,主要分为是描述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两种[5]。描述性定义多认为职业认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操作性定义研究的是教师当下对本职业的认识程度,即教师的一种“状态”。

在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中,职业认同概念也有多种用法。在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界定时,不同的研究强调的重点不同。国外一些研究中,职业认同概念被认为与教师的自我观念、意象有关,这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自我概念、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变化的态度。在其他的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中,有的重点强调教师角色,间或与一些其他概念相关,有的重点强调与职业认同发展密切相关的反思、自我评价等概念。大部分研究者把教师职业认同看作是成为或作为一名教师的“个体的”和“职业的”两个方面持续综合的过程。例如,古德森和寇勒(Goodson,1.F.&Cole,A.L.)认为教师的认同发展是确立在个体和职业的共同基础之上的。他们写道:“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是受到教室内外和学校内外的因素和条件的深刻影响的[6]。”

借鉴国外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7]。

从过程的意义上来讲,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两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职业认同过程开端于个体从事教师职业之前(有的开始于接受教师职前教育之日,有的则更早,例如从小就有当教师的理想的人。),加速发展于教师的专业生活中,且始终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一时间点上,教师职业认同的程度是各异的[8]。

从状态的意义上讲,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师特征”的认同状态,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情感、期望、意志、价值观及对自己职业技能的感知

[9]

。教师对职业的认识,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功能、意义等的认

识;对职业的情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是否喜欢、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

2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情感体验是积极还是消极等特征;教师对职业的期望,是指教师对于自己能否在职业活动中取得成就、能否发展成为优秀教师的期望;教师对职业的意志,是指教师对于当前从事的教师职业及当前工作环境的意志水平,是与教师的调动工作倾向和离开教师职业倾向相背离的方面;对职业的价值观则是指教师对于所从事职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金钱、地位、荣誉还是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教师对自己职业技能的感知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学科知识能力、教学知识能力、教育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高低水平的感知[10]。

二、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通过调查真实呈现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揭示目前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及特点;二是探讨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三是对改善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达到促进新乡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关注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促进新乡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丰富新乡市中学教师心理学研究的内涵;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为提高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程度、促进新乡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做出一些努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对职业的认识和认可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他们更加努力地钻研本专业,促进他们专业的成熟和发展;反之,则不利于教师对本职业的热爱和钻研。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在他们对职业认同程度不断加深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因此,研究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对新乡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积极关注教师的职业认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新乡市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一部分,笔者就基于对新乡市部分中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的问卷调查对新乡市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作以分析。

三、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分析

为了研究考察新乡市中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笔者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根据对新乡市部分中学教师的访谈记录,参考相关问卷,自行设计了《新乡市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调查问卷》。对于试测的结果,笔者将运

3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用SPSS13.0进行分析[11]。

调查问卷共包含30个问题,分为两部分:

1-7题是有关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项目,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任教科目、职称、月工资水平等基本情况。

8-30题是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状况的项目。包括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情感、意志、技能、期望、价值观等6个因素。各个因素包含的题目为3-4个。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选择了新乡市的六所学校。分别是新乡市一中、新乡市铁一中、新乡市三中、新乡市外国语学校、新乡市九中、新乡市十二中。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42份,有效问卷142份。回收率为94.7%,有效率为100%。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在各个水平上的职业认同得分参见表1: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项目 性别 水平 男 女 30岁以下 31-50岁 51岁以上 1-3年 人数 92 50 36 84 22 12 52 36 19 23 3 27 72 40 71 63 8 27 46 55 14 48 77 17 百分比 64.8% 35.2% 25.4% 59.1% 15.5% 8.4% 36.6% 25.4% 13.4% 16.2% 2.1% 19.0% 50.7% 28.2% 50.0% 44.4% 5.6% 19.0% 32.4% 38.7% 9.9% 33.8% 54.2% 12.0% 职业认同得分 M SD 3.39 3.56 3.41 3.47 3.59 3.50 3.38 3.43 3.52 3.62 3.41 3.48 3.60 3.76 3.40 3.48 3.53 3.35 3.37 3.48 3.72 3.40 3.53 3.54 0.46 0.43 0.42 0.41 0.37 0.32 0.47 0.45 0.34 0.31 0.43 0.41 0.31 0.32 0.36 0.51 0.25 0.54 0.40 0.46 0.35 0.45 0.39 0.35 年龄 教龄 4-10年 11-20年 21-30年 31年以上 中专以下 中专 大专 大学本科 文科 理科 艺术类 中学三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1000元以下 1001-1500元 1500元以上 学历 任教科目 职称 月工资 注:M代表均数;N代表样本量;SD代表标准差;P代表标准化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