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12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12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f05c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7

1、树立学习信心。

我们平常所指的学困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学困生”,另一类是“相对学困生”,即先天智力正常,但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没有到达教学所规定的水平。在我校中插班生不少,且多数是“相对学困生”,大多因为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所致。无论是学困生或贫困生,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自信。学校从上而下,都十分关心他们,从党支部、校行政到工会,都向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全体党员分别与学校的贫困生“一帮一”结对,全体教师与“学困生”结对,从生活上、学习上双管齐下,让他们体会到浓浓的关爱。师爱是一种强大无比的感召力和教育力。教师倾注的爱像春雨般滋润着他们干枯的心田,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师爱叩启了后进生的心扉,而要想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首先就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在学科建设中,各科任教师起到了关键重要,他们立足各自的课堂实践,给予学困生个性的关照。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即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过程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入手,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得失,始终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为宗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开展学习辅导。

在加强课堂建设,弥补学生之间小差异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

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大差异,这是造成他们落后的最直接的原因。为此,学校要求教师进行对策研究,各主要学科根据摸底状况,制定跟踪计划,开设兴趣班活动。既有校级的学科兴趣小组,也有年级组的活动小组。根据学科个性,结合学生实际,在每周安排各项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辅导,此项工作得到所有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已经步入正轨。

4、密切家校联系。

学校在改革课堂教学、加强课外辅导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校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家教工作的薄弱,但教师能正视客观差距,理解家长的困难,努力探求切实可行的三结合教育途径。充分利用网校资源密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各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都能有目标、按计划地进行,并能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除常规工作外,家长们对学校的帮教措施也十分支持,能配合做好班中帮教对象的督促工作,各科老师能及时联系部分家长,以便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进步状况和学习近况。在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少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的努力有时会让老师们“大吃一惊”,让同伴们“刮目相看”,更让他们自己“沾沾自喜”。

(四)基本成效:

透过多方努力,目前我校贫困生的生活得到了必须的保障,学困生的学习有了不少起色。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师生之间坦诚相见,构成了有效沟通。个性是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其重要好处得到了全体教

师的认同,正确对待学困生,努力转化学困生也是面向全体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正是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注重反思,以不懈的努力去实践教育新理念。

(五)社会反响:

一年多来,学校对教师帮困活动进行了调查、反馈和总结。主要透过四个途径进行:一是透过政风行风评议;二是利用家长学校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开展调查;四是透过各类节日教育和德育主题活动。从调查、反馈的总体状况看,广大家长及社会人士对学校开展的帮困工作都持支持态度,对此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家长朋友们,他们期望学校能更加坚实地把帮困工作推广下去、深入发展下去。本学期,我校语文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在本校成功举行。让一些成功的做法在市内部分学校深入下去,在取得阶段成果后将在全市推广。

案例二:

谢某,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单亲家庭。他和母亲一齐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一)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情绪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

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透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二)个案处理

(1)、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职责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期望她承认现实,应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职责,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最后使他们理解了我的推荐。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