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d85d54581b6bd97f19ea95

的心情感受。这首《墨梅》便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7.想想“墨梅”是什么意思?(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

8.学贵有疑,读了诗题,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不画有颜色的梅花?) 9.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你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反复读,出韵律

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3.再读诗,理解诗意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4)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我们继续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抓词语,明诗意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四)把握诗蕴,品读赏析,感受情怀

1.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

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配乐)

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2.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墨梅,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留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

(1)诗歌表面写墨梅,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王冕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字,猜测一下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合作,大胆猜测。 (3)组织交流:

(4)王冕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出示材料:“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5)现在谁再来说说王冕与他笔下的墨梅有什么相同之处?点出:“清”字一语双关,“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品格,也反映了作者的品行高洁淡泊名利,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6)这首诗表面上写梅花,实际上讲述的是自己的志趣,志向。知道这叫什么手法了吗?这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正是王冕一声追求的志向,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5.背诵《墨梅》!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品读赏析 (五)品味异同,探究“意象”

1.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石灰吟》,《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2. 诗人为言志借以吟咏的“物”,在诗作中发展成为“意象”,就像诗中的石灰、梅花,它们已经不在仅仅是石灰、梅花,而是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情感、志向、精神,成为了一种精神的代言,这就是“意象”。

(1)你能说说石灰、墨梅在这里代指什么情志吗?(表面上写石灰和墨梅的特征,真正抒发的却是于谦和王冕自身的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品位特征)

(2)为什么诗人把自己要表达的这种志向、情感接这种事物来表达呢?说说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引导抓“烧”暗指牺牲、死亡;“清白”指自我的坚持;“好颜色”是别人的赞誉,表面现象;“清气”指内在的美)

(3)两首诗的第三句都出现了“不”字,你能从这个字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一种坚定、坚守)。正是诗人这种的坚守,这两首诗才成为千古传颂的名诗,当我们诵读诗句时,心中其实看到的是一个个伟大的诗人。诵读古诗,表达我们对这些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六)借助“意象”,赏析《竹石》、《马诗》

1.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比如《竹石》、《马诗》,我们来读一读。 2.谈一谈这两首诗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志? (七)课下延伸

1.积累背诵更多咏梅诗。

2.收集积累背诵借物言志这一类的古诗。 六、板书设计:

5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吴林肖桥小学 秦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