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d85d54581b6bd97f19ea95

5.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好崇高的气节。 6.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7.品词析句想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生动的画面。

8.感情朗读。

(五)把握诗蕴,品读赏析。感悟诗人志向,感受情怀 1.感情朗读,入情入境。

(1)指生读《石灰吟》,听听,石灰具有哪些特点?是哪些字词写出来的?(引导抓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留清白”感知石灰的特点是经历一个“锤击、焚烧、粉碎”的过程,由石灰石变成了“洁白”的石灰。)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

(3)石灰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事物,经历这样一个形成的过程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你再来读读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出深山、若等闲、全不怕、在人间”,你从中读出怎样的一种情感?(引导感知面对磨难的过程“不怕”的精神,要留“清白”的志向。)请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2.拓展诗蕴,深化感知。

(1)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2)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3.石灰具有这种精神吗?是谁具有这种精神?现在你体会到诗中描写石灰,是仅仅写石灰吗?(体会是在写人,写诗人自己。)

4.你课前预习有没有关注了解“于谦”呢?(学生交流)

补充资料: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于谦从小就仰慕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勉励自己,发誓要做一个像文丞相那样“殉国亡身,舍生取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志士。明正统十四年七月,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率领骑兵大举南犯。英宗被俘,也先屡次以其相要挟。国难当头,社稷为重,于谦和大臣们果断地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即位,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全权指挥保卫北京的战役。于谦背水一战、誓死卫城,他将二十二万兵士分列于京师的九门之外,自己则身披甲胄亲赴兵营督战.大挫瓦剌也先的锐气.其后,于谦设伏,以少量骑兵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击溃瓦剌军.景泰八年正月,石亨等人趁景帝病重之际,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推举英宗即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于谦被诬谄杀害。

——结合诗句,你从哪里读出了这种“石灰”精神?在小组内交流。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对于谦的认识。

5.了解了诗人,你能谈谈于谦是怎样借助写石灰来表白自己的吗?诗中表白了一个怎样的于谦,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远大志向、爱国情怀、不怕牺牲、捍卫清白等。)

6.这首诗如果把作者表达的意思浓缩为一个词,你觉得应该是哪一个?(不怕、留清白等都可以,尊重学生的理解。)

7.看插图,于谦,一位爱国将领,一生光明磊落,据说他少年时路过石灰窑,石灰烧制的经历,石灰所经历的考验让他心动不止,他也要保持自己人生的清白,于是他慷慨激昂地道出了自己的志向。你能把诗中蕴含的情感、志向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再现诗情,提升诗人伟大形象。

8.根据理解背诵这首诗。

峄城吴林曹庄小学 梁传真

第5课时“古诗赏析”课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朗读、背诵《石灰吟》,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2.总结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诗境-知诗人-悟诗情-品诗蕴)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王冕的《墨梅》,看看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又能感受到怎样的追求和志向。

(二)赏画品诗,感悟诗意 1.赏画。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并回答问题:图中梅花有什么特点?

(3)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补充;图中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颖;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重笔墨,显得清新俏丽。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流出。

2.品诗:作者笔下的墨梅是怎样的一种美?

引导抓“花开淡墨痕”感知没有艳丽的色彩,只是淡淡的墨痕点画。 引导抓“只流清气”感知淡雅的香气。 (1)品“淡墨”

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①梅花的鲜艳是有名的,粉如霞、红若火、白似雪,这是一般观赏者的心醉之处。为什么作者在画梅时偏偏舍弃了它的娇艳,着黑色,淡淡的黑色,墨一样的黑色,还美吗?美在哪里呢?说说你的理解。

②抓住名句,比较阅读。

预设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花树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 ⑤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直接描写墨梅。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⑥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采用各种形式的读。) (2)品“清气”

梅花的鲜艳是有名的,粉如霞、红若火、白似雪,这是一般观赏者的心醉之处。为什么作者在画梅时偏偏舍弃了它的娇艳,着黑色,淡淡的黑色,墨一样的黑色,还美吗?美在哪里呢?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

④你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两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虽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流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三)拓展诗蕴,深化感知,感受人品。

1.天下众花,诗人为何独爱梅?诗人想借梅花表达什么呢? 引出诗人简介:

王冕他出生贫寒,自学成材,诗画皆负盛名。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鹤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有官员和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被他拒绝。最后,当官员亲自下乡去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躲了起来,让官员吃了个闭门羹。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 听完刚才的文字材料,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读“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