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b15c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a

2. 操场上有26名同学在跳绳,36名同学在拍球。刚刚走了45名同学,还剩多少名同学?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84 26 11 64 B类:

1. 64-7+15=72(人) 2. 26+36-45=17(名) 教材习题

第3页“想想做做” 1. 73 59 59 83 2. 67 61 51 45 45 39 3. 61 55 81 24

4. (1)45-37=8(棵) (2)8+28=36(棵) 5. (1)36+28=64(棵) (2)64-31=33(棵)

练习一。(教材第5页的内容)

1.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

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件。

师:同学们,100以内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师: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意见梳理好后请一个代表汇报,与大家分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生1: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生2:连加竖式计算时,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有时候却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就应该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

解决问题。现在咱们就试试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思考题)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你了解了什么?

生:第1辆车上的三筐苹果分别是26个、30个、28个;第2辆车上的三筐苹果分别是24个、22个、26个。

师:要咱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师:是啊,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呢?用你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吧。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学生可能有如下情况:

· 第1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是26+30+28=84(个);第2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是24+22+26=72(个)。第1辆车上的苹果比第2辆车上的苹果多84-72=12(个)。那么就要给第2辆车6个才能使两车上的苹果个数相同,所以应该把第1辆车上有28个苹果那一筐跟第2辆车上有22个苹果那一筐交换。

· 我是一筐一筐作比较的:26个比24个多2个;30个比22个多8个;28个比26个多2个,这样第1辆车上的苹果就比第2辆车上的苹果多2+8+2=12(个),要想两辆车上的苹果同样多就要把第1辆车上的苹果给第2辆车6个,这样28个就正好比22个多6个,交换这两筐就相当于是给了第2辆车6个苹果,所以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就相等了。

· 我觉得我的做法更简单。因为第1辆车上的26个与第2辆车上的26个相等,我们不用考虑这两筐了,第1辆车上的30个比第2辆车上的24个多6个,第1辆车上的28个比第2辆车上的22个多6个,这样只要把它们相应的交换一组就可以使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相等了。

……

学生讲解后,教师要适当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得出规律后,要适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 习 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悟,应当是一个过程。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悟”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将心怀向往。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A类

星期日同学们帮助农民伯伯摘南瓜,他们的劳动成果记录如下:

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B类

100元钱去买一套衣服,可以怎样买?应付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