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07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8bd0ad5360cba1aa811dac8

2007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

(据《2007高考政治社会热点与模拟测试》、2007年的《考试报》(高考政治)和《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整理)

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考试报》(高考政治第25期)

关注点:从政治学科看,高考命题集中在坚持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职能、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分配制度等。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背景材料:P52 二、知识点结合: (一)经济学常识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国家的宏观调控(注意调控手段、分配政策、财政及税收手段的调节)

3、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制度内容、措施) 4、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

6、市场交易原则。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做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7、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8、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社会发展的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否则贫富两极分化,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3、联系(不和谐的现象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发展(内外因、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看待成就与不足)

4、因果联系(自觉性和预见性) 5、整体与部分关系 6、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忽视次要矛盾) 8、两点论与重点论 9、认识的变化发展 10、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11、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12、价值观导向作用与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三)政治学常识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国家职能:政治、经济、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原则: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国家机关坚持依法冶国,对人民负责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4、党的性质、地位、宗旨 5、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6、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

补充:7、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从而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三、重点习题:P55、P59

专题二:实现社会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背景材料:P41

二、知识点结合: (一)经济学常识 1、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分配制度(内容、原因)

3、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科学调节收入) 4、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理解调控手段) 5、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 6、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作用) 7、就业政策 (二)哲学常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联系的观点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一分为二观点(对立统一观点、矛盾的普遍性)

2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人民群众的作用 (三)政治学常识 1、国家性质 2、国家职能

3、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原则) 4、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重要习题:P48

专题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2007年第4期)

关注点:了解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理解把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措施,把握实施有关措施的理论依据,明确党和政府、企业、公民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肩负的责任。

一、背景材料:P95 二、知识点结合 (一)经济学常识

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 3、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二)哲学常识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 4、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适度原则) 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7、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8、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政治学常识

1、国家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节约意识、公共服务职能) 2、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3、党的性质、宗旨、地位 4、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

3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重点习题:P99、P102

专题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2007年第8期)

关注点: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把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意义。

一、背景材料:P124 二、知识点结合 (一)经济学常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科学发展观

4、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要以企业为主体,开发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注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 8、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 9、劳动者应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职业技能 (二)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4、内外因关系。 5、抓主要矛盾。

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政治学常识 1、党的地位、领导方式

2、国家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外交流与合作职能)。 3、对人民负责原则;践行“三个代表”的表现。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三、重点习题:P131

专题五: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