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f8b69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b

7.(2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 kg/m3

【解答】解:A、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A说法错误;

B、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m=50g+20g+1.4g=71.4g,B说法正确;

C、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80ml,则石块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C说法正确; D、石块的密度ρ==故选:A。 8.(2分)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解答】解:由于甲车司机的背部受到挤压,故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

第13页(共27页)

=3.57g/cm3=3.57×103kg/m3,D说法正确。

运动,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甲车原来静止,甲车的车尾受到后面的撞击而突然向前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保持不动,即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第二种情况甲车向后倒车,甲的车尾撞到乙车的车头上而停止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

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故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乙车向前运动车头撞到甲车的车尾而停止,而乙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到乙车上造成身体向前倾斜;第二种可能是乙车静止,乙车车头由于受到撞击而向后运动,而司机由于惯性保持静止而造成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

综上分析:故只有B正确。 故选:B。

9.(2分)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A>ρ水>ρB D.ρ水>ρA>ρB

【解答】解:分析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 由图知,当体积V=20cm3时A的质量是30g;B的质量是5g, 则ρA=

==1.5g/cm3>ρ水;

ρB==

=0.25g/cm3<ρ水;

由以上计算过程知ρA>ρ水>ρB。 故选:C。

10.(2分)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箱子,但箱子却没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4页(共27页)

A.箱子没有运动,此时箱子水平所受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假设箱子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箱子将静止在原地

【解答】解:A、箱子没有运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推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等于推力的大小,故A错误;

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假如箱子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1.(4分)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解答】解: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给踏板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踏板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上的力,身体向上跳起,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故身体会向前倾倒,利用的是惯性,故B符合题意;

第15页(共27页)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运动员给墙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会给身体施加一个力,身体离墙而去,故C不符合题意;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了一个向后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前的力,身体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4分)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拍照时,同学们应站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解答】解:

A、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其中间薄、边缘厚,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正确;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同学们应站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

C、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放大镜是凸透镜,是利用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错误。 故选:AB。

13.(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

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解答】解:

A、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通过玻璃板成蜡烛较清晰的像。故A正确。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故B错误。

第16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