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ee53f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a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 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必需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做忠诚的爱国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改革创新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勇于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第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第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和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于创新实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坚定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义力量(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 笃实。

道德及其作用

道德部分

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取决于经济基础,并且带有阶级属性。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

5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的历史发展: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传统道德的内容: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辨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②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③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④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⑤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虚无论和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

中国革命道德

含义: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主要内容:第一,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第四,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第五,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社会主义道德

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

体主义分为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 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三是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这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

6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求。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秩序的意义 :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现代 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社会公德 的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最基本的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 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最高层次的要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充分择业准备。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第一,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提高职业道德意识。第三,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家庭美德:

恋爱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婚姻家庭的本质是社会属性。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个人品德

特点:个人品德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特点,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作用: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个人品德是决定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修养方法: 学思并重的方法,省察克治的方法,慎独自律的方法,积善成德的方法,知行合一的方法。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向道德模范学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社会风尚,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

法律

法律的含义与我国法律的本质

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7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法律的历史发展

奴隶制法律: 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封建制法律:一是肯定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专制王权;四是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资本主义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原则:一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四是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法律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国家主席)。

法律执行: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法律适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法律遵守: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保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宪法的特征: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