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基本概念(不完全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ccna基本概念(不完全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d2dc174431b90d6c85c7ca

DAY1

ram 内存 保存 running—config

rom bios芯片

flash 硬盘

nvram coms设置 保存 start-config

cisco两种配置界面:cli和菜单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et organization for )

osi(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7应用层

6表示层 格式转换 数据加密、数据压缩

5会话层

4传输层 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 如: tcp、udp

3网络层 提供逻辑地址ip、路由选择

2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数据帧 、使用mac地址来寻址、检测差错

1物理层

Tcp/ip协议:传送控制协议| internet 协议 一般分为4层

Ietf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

Rfc

Tcp/ip: tcp、udp不可靠、ip、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

应用层 ftp 20、21端口、telnet 23、tftp 69、snmp 123 产生数据流

传输层 tcp、udp 把数据流分成几个段

网络层:icmp、ip、igmp packet包

数据链路: arp、rarp 数据链路层包括(llc、mac层)接受数据包变成帧frame,再在mac层形成比特流bit

物理层:硬件接口

Mac:网络设备硬件地址 共48bit( 前24厂商编号、后24位随机(由厂商进行决定))

同一个局域网内不允许出现同一个mac地址相同

虚拟机桥接出去的时候用的是真是mac地址进行连接

以太网最多一次发1518字节

封装数据:

上层数据 应用层

Tcp头+上层数据 传输层

Ip头+ Tcp头+上层数据 网络层

Llc头+ Ip头+ Tcp头+上层数据 数据链路层

Mac头+ Llc头+ Ip头+ Tcp头+上层数据 物理层

解封装是封装的逆过程

总线网

形成冲突域,解决用csd/ma机制(如两台机器同时发送信息时,冲突就会自动退回,等待周期过后再发送)

HUB相当于总线网络

每个HUB都是一个冲突域,共享网络

冲突域太大,开发成网桥,减少冲突域

网桥只有两个口,两边都接hub,开发出多口的交换机

因为交换机的广播域太大了,广播流量很大浪费带宽,开发出了隔离广播域的路由器

HUB集线器 物理层 共用一个冲突域 共享相同带宽、所有设备在同一个广域网

Switch (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 共用一个广播域,隔离冲突域,每个接口是一个冲突域,默认下交换机就是一个广播域,所有设备共用相同带宽。背板带宽(整个交换机的所有接口带宽之和)

路由器 (router) 网络层 隔离广播域和冲突域,每个接口是一个冲突域也是一个广播域,不转发广播信息,每个接口需要配ip地址才能通信,每个接口的ip不能同一个网段

交换机工作原理:

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知道的单播转发,不知道的广播转发

Mac地址老化时间300s

把数据流拉到缓冲区,在根据mac地址表转发

Mac地址表自动形成的,

路由器工作原理:

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知道路由的转发,不知道的丢掉drop

路由表不能自动形成, 路由表形成方法:

可以静态手工配,通过动态路由协议,直连的自动学习

路由器上转发数据包是二层的mac地址发生改变,三层的ip不发生改变

Ip地址:

网络号如:126.0.0.0

广播号:126.255.255.255

A类B类C类为单播地址

私有ip地址不能在公网上跑,通过nat技术就可以。

192.168.1.0和192.168.1.1

Day2

二层交换:交换机

地址学习 转发和过滤 防环

路由器的串口S没有 mac地址,每个以太网接口都有mac地址

Free Bsd系统linux的分支,linux有bsd和aix两个分支

Mac地址表的形成:

广播的到目标mac地址后,再与目标进行单播

Mac广播地址:FFFF.FFFF.FFFF.FFFF

冗余产生的问题:

广播风暴 影响cpu和带宽

多帧拷贝 路由器收到多份的数据,不清楚听谁的

Mac地址混乱 多个端口对一个mac地址,单播启用不了

帧的转发类型

直接转发 傻瓜式交换机 速度快 二层的QOS做不了

存储转发

检查转发,检查前24位

放环方法: 1、 stp生成树

2、 链路聚合 switchport trunk en dot1q

channel-group ? mode ? 链路聚合可以提供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