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9c45c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4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考点四 综合理解

(一)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例5 (武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羊续悬鱼

羊续为南阳太守。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①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有布衾、敝祗裯②,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选自《后汉书·羊续传》)

【注释】①秘:羊续的儿子。②袛裯(dī dāo):贴身的短衣。 从文中可以看出羊续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从他憎恶奢侈生活,乘破车、穿破旧的衣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从他悬鱼拒贿,杜绝馈赠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为官清廉的人。

【参考译文】羊续担任南阳太守。当时有权势者及富豪人家大都崇尚奢侈华丽,羊续对此深为憎恶,(因而)常常身穿破旧的衣服,饮食简单,乘用的车马也很简陋。府丞曾向他进献活鱼,羊续收下后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向他进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看,)来拒绝他。羊续的妻子后来和儿子羊秘一起去郡中官邸(找羊续),羊续却拒之门外。(他的)妻子只好自己带着羊秘回去。羊续所有物品只有布制的被子、破旧的衣物,数斛盐和麦而已。(羊续)回头对儿子羊秘说:“我自己用的东西只有这些,用什么来养活你的母亲呢?”便让(羊秘)和(他的)母亲一起回去了。 (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或谈谈阅读启示

例6 (广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或: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或: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示例三:我们要

5

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十天(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会做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名师提醒

5. 在做考查内容理解类题目时,无论是提取文章的基本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是谈阅读文章的

感悟启示,都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时必须在整体把握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进行。 (1)归纳内容要点的常用方法如下图:

(2)谈阅读文言文的启示,要注意结合个人和社会的生活实际。回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答。答案不必强求一致,能够抓住要点即可。

巩固练习

1. (2018·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题。

青衣捕盗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④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

6

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第三人称。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 ...B. 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薄发 ...

C. 汝等何足污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 D. 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书 儿 手 夺 之 曲 作 三 四 盘 揉 若 软 绵 掷 诸 地。

(3)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2. (2018·湖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与子俨等疏(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选自《陶渊明集》)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 ..②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 )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

7

(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 “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 “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3. (2018·衢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甲】朱买臣(节选)

[东汉]班 固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 (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 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用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