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白洋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68556ed5ef7ba0d4a733b1d

形,讲战斗,不断提高作战本领。请看第一组照片是雁翎队员实弹演练的情况;第二组照片是雁翎队员实施渔战结合的情况;第三组照片是摸察敌情,为下一步战斗作好准备。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次,村主任陈云宁到淀上下钩钓鱼,返回时遇到五个日本兵,强迫他划船载他们去洗澡。陈云宁把鬼子兵载到布鱼钩的地方,乘鬼子下了水,他驾着小船溜走了。结果五个鬼子兵被钩钩的皮破血流,狼狈不堪。从此,日本兵再也不敢到白洋淀洗澡了。你们看那个展柜的粘钩就是当时钩日本兵用的。

第六展厅详细介绍了雁翎队对敌斗争的另一条战线——端岗楼、拔除敌人的据点。

敌人在水区不少村庄建起了岗楼,妄想遏制雁翎队的活动。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雁翎队以智取胜,用敌人内部矛盾、分化瓦解、里应外合,端掉了敌人一个个岗楼,挫败了敌人封锁雁翎队的阴谋。

在这里,我向大家简单介绍几个雁翎队拔掉敌人据点、打击敌人气焰的生动事例: 故事一:智取十方院岗楼

十方院位于淀区东侧、河道南岸,是通往天津的水路要道。十方院岗楼驻有日伪军20余人,对来往民船敲诈勒索,民愤极大。为打击敌人嚣张气焰、避免人员伤亡,雁翎队决定智取十方院岗楼。

一天拂晓,两只木船划近十方院岗楼。伪军听到船声,立即拉动枪栓,高声吆喝:“靠岸检查!”船靠岸后下来5个人。2人托着走近岗楼。岗楼里的伪军见只是几条烟,便勃然大怒:“你们打发要饭的呢!”来人笑着说:“别急,还有真东西呢!”说着从怀里掏出枪来:“别动,动就打死你!”外面2人也用同样的方法缴了伪军的枪。

此次端岗楼只用了半个小时,俘敌2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20支,手枪2支。指挥这次战斗的是雁翎队长郑少臣。 故事二:夜袭大淀头岗楼

大淀头岗楼是日伪军建在白洋淀南侧的一个大据点。岗楼建在大地主朱玉岐大院里。院里分南北两个院子,南院朱家住,北院伪军住,两院中间是四层岗楼。雁翎队事先做通一名伪军思想工作,摸清岗楼内部情况。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里,雁翎队分三个班进入大院,扑向伪军宿舍。敌人猝不及防,160余人全部缴枪投降。 故事三:巧用矛盾端岗楼

利用敌人间矛盾巧端岗楼是雁翎队端岗楼中又一战例。驻防大张庄岗楼的伪军分为本地人和山东惠民籍人两派,矛盾很深。雁翎队巧用这一矛盾,做好惠民籍伪军班长刘家祥的工作。一天深夜,刘按事先约定将岗楼大门打开,雁翎队员冲进岗楼,伪军全部被擒。 第七展厅的主要内容是惩处汉奸,为民除害。

在全民奋起抗战的同时,也有一些民族败类卖身投靠敌人,为虎作伥,残害百姓。在中共新安县委领导下,又成立了除奸团,对那些效忠敌人、罪不容赦的汉奸、叛徒,坚决予以镇压。当时,白洋淀流传着雁翎队除奸团三英雄的民谣:“要打枪,找田章;要爬城,找杜鹏;要仗胆,找熊管。”田章,枪法极准,百步之内,说打哪,就打哪,无一失误。一次,在枪毙汉奸时。汉奸突然起身向苇地逃窜。田章把枪一顺,喊了一声:“打太阳穴!”话出口,枪声响,汉奸应声倒下。验尸时发现,子弹正中汉奸太阳穴。下面,我再给大家讲几个雁翎队除汉奸的故事: 故事一:熊管夜除熊莞东

熊管,胆大心细,几次化装进城,在敌人眼皮底下大摇大摆走过。一次,上级交给除奸团除掉罪恶累累的伪维持会长熊莞东的任务。熊管与杜鹏,曹连生一起深夜摸进熊莞东家,用绳子把老汉奸捆上,砍下人头,用包裹包好,再翻越城墙,通过敌人封锁线,顺利回到雁翎队的根据地,为民除了一害。 故事二:除奸团勇除屈结巴

屈结巴是县城里的一名伪军。平时鱼肉乡里,敲诈百姓,霸人妻女,群众恨之入骨。除奸团与地下党员韩乱子取得联系,由韩作内应。这天晚上熊管等6名除奸团员看到韩乱子发出的“一切正常”的信号后,立即纵身翻过城墙,隐蔽在屈结巴上岗的岗楼内。

当屈结巴同另外两名伪军哼着下流小曲走近岗楼时,除奸团一跃而出,举枪对准三名日伪军。一

名伪军企图反抗,熊管一扣板机,伪军应声倒下。屈结巴同另一名伪军转身就跑,先后被雁翎队员击倒。屈结巴伤势较重,失血过多,在被押到10里外的王公堤村时死去。从此,县城里的伪军都龟缩到岗楼内,再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除奸团为民除害,智杀韩恩荣的三维动画场景,请各位朋友观看。 第八展厅的主要内容为雁翎健儿冰上游击战。

数九寒天,白洋淀上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浑景象。日伪军企图利用芦苇已收割,雁翎队失去天然屏障的机会,疯狂围剿雁翎队。而雁翎队在白洋淀人民支持下,创造了“土坦克”、“冰上轻骑”等水上交通,作战工具,巧妙与敌人周旋,让敌人马队无法踏冰,步兵坠入冰河。本展厅的照片都是反映雁翎队冰上战斗场面的。

第九展厅的图片使我们看到雁翎队是人民的子弟兵,群众与雁翎队血肉相连。

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中,白洋淀人民全力支持雁翎队斗争。他们为八路军、雁翎队缝制棉衣,破冰捕鱼慰问子弟兵,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掩护雁翎队,为伤员喂饭,护送伤员到后方医院。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两个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故事: 故事一:白洋淀纪事摘录

白洋淀有个同口镇。一次,三个日本兵追赶老百姓的一只大母鸡。鸡猛地飞上村边苇垛。一个日本兵想爬上苇垛,发现苇垛上藏着一个姑娘,于是三个日本兵都扑向苇垛。其中一个爬上垛顶被姑娘推了下去,摔了个仰面朝天。另外两名日本兵“哇啦哇啦”怪叫着扑到苇垛跟前。这时,一颗手榴弹扔了下来,“轰隆”一声,三个日本兵当场被炸死。

等到大批鬼子赶到,架起机枪向苇垛扫射时,姑娘早已跃入淀中,被雁翎队救走了。这个故事曾被已故文学大师孙犁写进《白洋淀纪事》一书中。 故事二:妇救会员舍身救伤员

1942年前后,敌人疯狂进行扫荡。一名雁翎队员受伤后,撤往马家寨村。敌人跟踪追来,抓住了一名当地妇救会员,让她招出伤员藏在什么地方。并在这名妇救会员脚下堆起柴草,点起火来。在这生死关头,这名妇救会员保持了民族气节,视死如归,掩护了伤员。 第十展厅是反映抗日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欢快场面。

“一九四三年,环境大改变,白洋的岗楼端了多半边……”这首民歌反映的是1943年以后,白洋淀对敌斗争形势有了很大改变。到1945年,英雄的雁翎队配合主力部队全线出击,解放新安城,彻底摧垮了盘踞新安的敌人。时隔不久,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展室内展示的图片包括雁翎队侦查地形、攻打新安城,火烧敌人在新安的最后据点(原天主教堂),及雁翎队的光辉战绩和乘胜前进等多项内容。

大家看,这里陈列的是雁翎队缴获日军的武器。

这是安新县各界人民举行庆祝抗日胜利大会的场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投降诏书。

同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这是苏联代表邱列温中将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右立者是日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和日本外相重光葵。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第十一展厅人民缅怀 浩气长存。

雁翎队英烈们的高贵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英雄们的浩然正气,将长留世间。人们将永远缅怀他们。请看英烈榜,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战士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一代雁翎英烈名垂青史。

请看,这是雁翎队烈士们的简介。

这是曾为雁翎队命名的原中共安新县委书记侯卓夫的事迹专版。

下面一组是党和国家领导关怀白洋淀的照片。仅就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朱德总司令、聂

荣臻元帅、杨成武将军、吕正操将军来白洋淀视察时的珍贵照片。

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老雁翎队员。

十二展厅集中展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雁翎精神。

雁翎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白洋淀儿女,顽强奋斗,自强不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他们英姿勃发,投身祖国建设,展示了新的时代风采。

请看老雁翎队员孙革、李全、刘海文、赵波等人,正在神采奕奕地为各地群众、战士和来白洋淀旅游的客人讲述当年雁翎队的故事。岁月磨平了多少当年曾辉煌一时的往事,而英雄的雁翎队却随着时代的发展又焕发出新的历史内涵。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鼓舞着下一代作为精神动力,也推动了白洋淀地区的经济发展。

十三展厅,英雄的雁翎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用自己的青春、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光辉的一页,一代雁翎英烈,名垂千古,永载史册。

另一组照片则是文艺工作者情系雁翎队。我国著名作家、诗人、资深的新闻工作者先后为雁翎队拍摄的照片,创作的小说、电影。其中有著名诗人蔡其矫创作的长诗《雁翎队》;原新华社副社长、著名摄影家石少华拍摄的照片;原新华社社长、资深新闻工作者穆青首写的长篇通讯《雁翎队》;著名作家孔厥、袁静创作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创始人,一代文学大师孙犁创作的名篇《荷花淀》;作家徐光耀创作的电影《小兵张嘎》。这些作品塑造了雁翎队员的英雄形象,反映了白洋淀人民炽热的革命斗争,也反映了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对雁翎队的关注,对白洋淀人民的深情厚爱与支持。

第十四展厅是影视厅 请大家观看电影《小兵张嘎》,雁翎队大事记,雁翎队之歌。

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朋友,在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雁翎队这段抗日斗争史:如果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片汹涌澎湃的人民战争的大海,那么雁翎队就是汇入这片大海的一股河流;如果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支气势磅礴的抗日交响曲,那么,雁翎队的抗日斗争,便是这支交响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雁翎队在抗日烽火硝烟中诞生,在血与火交淬中成长壮大。我们为有雁翎队这样的优秀中华儿女而骄傲,我们也一定要继承雁翎队的光荣传统,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做出应有的贡献,无愧于英雄的雁翎队,无愧于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捐躯的先烈!

我们走出展厅,请大家跟我向前走。为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雁翎队的展览内容,增加游客对该旅游景点的参观兴趣,第二期展览工程增加了新内容,希望大家参观和参与。

这是雁翎烽火从这里燃起。分成百战将星—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情系白洋—记冀中九分区战地记者袁克忠,英雄本色—白洋淀雁翎队老战士的风采三个专题予以展出。这是雁翎队使用的船只、武器展示台。这里陈列着水上游击队当年使用的船只、冰床,雁翎队使用过的武器大抬杆,请看说明。这是华北明珠白洋淀光电图表。这里将概略地介绍华北明珠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的大型淡水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在安新、高阳、雄县、容城四县和任丘市之间,其中85%的水面在安新县。白洋淀西纳九河(唐河、孝义河、潴龙河、府河、瀑河、漕河、萍河、金钱河、白沟引河),向东汇入海河。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它有大小143个淀泊、3700条沟壕连接而成。形成了苇田、淀泊、村庄星罗棋布的独特景观。白洋淀历史悠久、水域广阔,风景秀丽,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著称于世。1991年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视察白洋淀时,题词“华北明珠白洋淀”。这是我们都是神枪手—打汽船。展览中心为提高观众的趣味性,观众参与是很重要的一个展览手段。我们可以看到白洋淀水域,芦苇丛生。当年鬼子的汽船在芦苇中不断的往返游动,汽船上站着一鬼子兵(俗称了望猴)。游客可以站在景观前面用特制的火枪瞄准那游动船上的鬼子兵,如果打中,鬼子会发出惨叫,表示打中。哪位游客打中次数最多为胜者。那位游客感兴趣可以来试试了。这是留影台。这主要是给青少年准备的,留影台背景是白洋淀水乡的一角,为电影中小兵张嘎站在村内碾台演讲时场面,一处是张嘎和胖墩的雕塑,张嘎在中,左手搂住胖墩,右手臂张开,表示欢迎儿童来和他一起照相留影,另一处是参观的儿童扮演张嘎留影处(备有张嘎的服饰)。小朋友们做个合景留念吧。

这是雁翎雄风大型群雕:雕塑是当年雁翎队驾驶枪排打击鬼子的英勇雄姿的战斗形象。大家可以在这里留影纪念。馆内门口两侧设立大型图片以万里长城、黄河象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让我们看后更加有一颗中国心、爱国情,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四)东堤烟柳

各位游客,走出康熙水围行宫绕堤而行,向东望去,那便是新安城八景之一的“东堤烟柳”了。在“东堤烟柳”附近的土山是银宝山。如果说刚才我们在行宫内看到的是一派肃穆的皇家宫殿的气派,那么,现在我们放眼望到的却是回归自然的朴素景观。“东堤烟柳”据安新县志记载:东堤在新安县城东北,堤两岸植柳堪多。“茭(jiǎo)堤设防,绵亘(gèn)如带,万柳覆水,依依向人,每当春雨初晴,烟丝如织,何似苏堤春晓时也。”苏堤,我们知道是西湖美景之一,以此相比,足见这里景色宜人。宽窄适宜的堤上,两旁都是柳树。春季,柳絮尽扬;夏日,垂柳依依;秋天,秋风送爽。当人们漫步堤上,隔柳望去,淀里苇塘纵横,渔歌唱晚。尤其是在早晚两时,淀面水雾似烟,飘来绕去,柳枝拂着水面,您自然会体会到大自然竟为我们营造了这样的一个景色优美、使人忘却一切烦恼的美好环境。只是这个景点我们刚刚建成,未成规模,待到明年您重游白洋淀时,“东堤烟柳”将会以婀娜多姿的神态欢迎您。

(五)世界名荷园

世界名荷园内,有一百多个国家的668种名贵荷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稀有的南美洲王连,埃及蓝睡莲,泰国橙睡莲,太空荷花等都已落户白洋淀文化苑。

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又名“莲花”、“水芝”、“芙蓉”、“水芙蓉”、“菡萏”(nān dān)。花叶张开,呈圆盾形;花形较大,花色可以分为粉、白、红、紫、洒金五种,按用途又可分为子莲、藕莲、花莲。白洋淀的荷花从花色看多为粉、白、红三色。荷花不仅花色美、花朵香,而且用途极广。荷花的花朵,根部的藕节,花落后的莲子都是中药材,性味甘、涩、平,能补脾止泻、养心安神。荷叶可以制衣、荷包,清凉爽身,荷叶是饮食包装的上品。(荷花是白洋淀娇美的象征。金章宗时,安新籍的李师儿,后被立为元妃深受章宗宠爱,在她的建议下,才修建了渥城,就是现在的安新县城,并且在渥城四角坑塘内广种荷花。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一次,她陪章宗月下赏荷。章宗随口吟出“二人土上坐”,李师儿应声答到“一月日边明”。此联对仗十分工整,又寓有月在日边才明的含意。——供解说员参考。)

白洋淀水生植物园中除了原有的白洋淀荷花外,还引进了花瓣、色调多样性遗传荷花600余种。下面我给大家选择有代表性的介绍一下:

荷池正中央的是王莲。原产南美洲,我国从亚马逊河引种,荷叶又大又圆,叶子边缘直立,成形的王莲叶每片可负重10—20公斤,一个小孩子坐在上面也不会沉入水中。王莲夏秋开花,第一天为白色,第二天呈淡红色到深红色。

白洋淀水生植物园中最小巧玲珑的荷花是碗莲,它亭亭玉立于小饭碗中,是莲中珍品。 白洋淀水生植物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一花,三宝”。一花,指荷花,三宝分别为菱角、芡实、皮条。

菱角是白洋淀三宝之一,以个小、皮薄、粒肥、清香而闻名。它于春夏之交自然浮于水面,菱角藏于叶子下面的水中,七月成熟,八月掉把儿,因此,白洋淀上有“七菱八落”的民间谚语。

芡(qiàn)实,又叫鸡头,春夏之交发芽出水,茎上,叶上,鸡头上都长刺,因包裹果实的包囊呈鸡头形状,所以得名。秋季收获,乘船用镰刀削下,飘浮在水上,用长把笊篱(zhào lǐ)捞上船。上岸后沤掉皮刺,把鸡头米晒干,鸡头可以入药、煮饭、做淀粉,用途很广。

皮条,是白洋淀上很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听老人说皮条原产于南方,后来由于春天候鸟北归时,把吃下的皮条籽排泄在淀中自然移植过来。这种貌似传说,而有科学根据的说法,事实上有一定的道理。皮条扁茎、扁叶、长穗,可做牲畜饲料,果实芒子米可以食用。皮条芒子生长地,也是鱼类良好的觅食场所和水鸟栖息的地方,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天然生物链。

(六)钱屏

各位游客,下一个景点是以祈福文化为中心,重在娱乐和参与的钱屏。 据说用制钱表示祈福始于唐代宫廷。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餳(tán)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是写儿童分到制钱后的喜悦心情。史书《资治通鉴》二十六卷载有这样的叙述:“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喜儿钱。”可见用制钱表祝福,古代已经有了。

我们这座钱屏是有一条腾起的巨龙,龙爪抓住一个硕大的铜钱形象所组成的高11.888米、宽13.888米、厚0.888米。钱孔边长1.888米。整体结构严谨,色彩绚丽。我们的参与活动就从铜钱开始。参

与活动的游客可以在心里许下愿望,如祈盼正在读书的孩子金榜题名,祈盼远方亲人归来,祈盼企业兴隆昌盛,财源滚滚,祈盼爱情甜蜜永久等。

(七)嘎子村

当大家从喧嚣的城市来到白洋淀旅游时,当我们沉浸在荷红苇绿、水清鸟鸣的幽静环境中时,当各位举家旅游希望全家能有个共同的宁静的休息地方时,我们眼前的嘎子村就成为大家首选的、温馨的“家”。

嘎子村以水乡独有的风情特色迎接各位游客入住。村头坐落着小兵张嘎的塑像。这里灰墙独院,窗明几净,设施齐全,服务周到,加上各独院之间有水乡特色的窄窄街道相连,周围三面环水,苇塘纵横,不远处还有万亩荷塘的荷香阵阵飘来,那才是到了一个“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的诗一般的环境中。在这个家中,如果您兴致所到,也可以自做饭菜,嘎子村会为您提供鲜美的白洋淀水产和从度假村后园中采摘的无公害绿色蔬菜,使您一展厨艺。

嘎子村还有一个小广场,一个“水乡戏台”,每到晚上,这里会演出一些节目。这些节目,有的是白洋淀过去流传下来的,有的是自编自演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虽然没有名角名“腕儿”,但在一天旅游之后,迎着水淀吹来的凉风,观赏轻歌曼舞的表演,品位着节目中蕴藏的传统文化,该也是一种高尚充实的享受吧!

特别提到的是,这里还有富有白洋淀风情的碾子、石磨和石臼(jiù)。石磨是早就流传在淀上的磨面用具,由两扇圆形的石磨片上下相压组成。石磨片结合处用凿子凿出的道道石纹,下面一扇是固定的,上面一扇有两个圆孔是放粮食用的,可以转动。上片石磨一转,粮食便被碾碎,落在磨台上。用簸箕收起后,在倒入圆孔中,反复几次便可以成面。碾子则除了一个碾台外,便是一个石滚,石滚两头被木制枷板枷住,固定在中间木轴上。主要靠碾子在碾台上围圈滚动,把粮食碾碎。石臼主要是白洋淀人用来舂(chōng)米用的。石臼有一个深槽,里面放上稻谷,人工用木柄石锤舂米。

这里还有白洋淀的一项传统活动,就是织席、编篓。说起织席,我们自然会想到已故著名作家孙梨在他的名作《荷花淀》中一段脍炙人口的织席描写:“……这女人编着席,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质地柔韧、色泽洁白的白洋淀席那诱人的魅力了。各位游客,您难道不想试一试吗?

嘎子村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参与性强,每位入住的游客可以上台表演节目,可以像自己在家里一样做饭,可以采摘蔬菜。二是水乡风味浓,无论是住房还是环境都与水乡人家几乎一模一样。三是周到热情的服务。

嘎子村与它的兄弟单位——淀花宾馆一起热情欢迎游客入住。

(八)荷花淀

走出嘎子村,首先各位看到的是金宝山,它和康熙水围行宫附近的银宝山隔景相对。山上新栽种了苍松翠柏;山下是垂柳。因为景点新建,树木尚未长大,待到明年各位再来时,这里将被一片浓荫所覆盖。到那时或攀山,或在山畔休息,凉风习习,树木茂盛,将会给您带来怡然自得的享受。 现在我们踏上栈桥,请各位老年朋友扶好护栏,请家长照顾好孩子,因为栈桥两侧都是清凌凌的淀水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地,在观赏景色的同时,千万注意安全。

白洋淀原称西淀。风荷,指荷开千亩的水面。据安新县志记载,西淀的淀边建有永宁寺,寺旁又建北地西湖亭,亭上的对联为“水会九流堪似碧波浮范艇;荷开十里无劳梦魂到苏堤”。白洋淀文化苑将西淀风荷景移到这里,除按历史记载亭书写原楹(yíng)联外,扩大了荷花水面,修建了栈桥和平台。大家在通过曲折平坦、浮于水上的栈桥时,可以欣赏到千亩荷塘。大家请看,白洋淀的荷花虽然不象西子湖的清灵剔透,却开的浓重热烈。伊人镜先生在《西淀风荷》一诗中赞到:“露华浓邑 (yì)汲(jì)荷香,水面风鳞趁早凉。先问问源亭畔路,好催双桨出横塘。” 诗中写出了白洋淀晨风漾波,露水沾湿菱荷的情景,那浓郁的荷香吸引人们走出纵横的苇塘,直奔大淀去欣赏荷花。由此可见白洋淀荷花的巨大魅力。

现在我们来到平台上,这里有冷饮、小吃、纪念品和娱乐节目,大家可以稍做休息,边赏荷、边选购物品,边考虑是否参与景点为大家安排的“渔猎”活动。在千亩荷塘中有当地渔家捕鱼表演,您既可以欣赏白洋淀渔民撒旋网、扣花罩,下丝网等各种富有渔家特色的表演,可以参与其中,共品捕鱼乐趣。欢迎大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