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河南省焦作市物理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河南省焦作市物理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5765f34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0

(1)轻绳OA、OB的拉力为多大? (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人的质量m2=45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则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23.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运动,为了研究蹦极过程,可将人视为质点,人的运动沿竖直方向,人离开蹦极台时的初速度、弹性绳的质量,空气阻力均可忽略。某次蹦极时,人从蹦极台跳下,到A点时弹性绳恰好伸直,人继续下落,能到达的最低位置为B点,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m=50kg,弹性绳的弹力大小F=kx,其中x为弹性绳的形变量,k=200N/m,弹性绳的原长在弹性限度内。取重力加速度g=10m/略。

=10m,整个过程中弹性绳的形变始终

,在人离开蹦极台至第一次到达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损失可忽

(1)求人第一次到达A点时的动能

。求B点与蹦极台间的距离

(2)求人第一次速度达到最大时,距离蹦极台的距离(3)已知弹性绳的形变量为x时,它的弹性势能

=

24.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线,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细线另一端固定于O点,让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圆锥摆运动。已知运动中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

(1)细线对小球拉力F的大小; (2)小球运动的周期; (3)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

25.如图所示,有一轻质杆OA,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在杆的另一端A点和中点B各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设杆长为L,开始时杆静止在水平位置,求杆释放后,杆转到竖直位置时,A、B点两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A、B点两球的速度各是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B C C B D A A B 二、填空题 13.西 东 14.Q+W 15.; 8

16.2400N 900N 17.5 三、实验题

D 18.物体与接触面间没有压力,摩擦力为零 圆周运动的半径R

2

19. 相同 L 20.四、解答题

21.(1)1.6N(2)E=【解析】

V/m,方向水平向右

(1)由库仑定律,A.B两电荷对电荷C的作用力的大小都为为;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二力的合力点电荷C所受电场力

(2)由场强公式,得,方向水平向右;

22.(1)100N和60N;(2)60N,方向水平向左;(3)15kg.

【解析】 【分析】

(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求出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 (2)人水平方向受到OB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求解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当人刚要滑动时,物体甲的质量m1达到最大,此时人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max=μm2g,再平衡条件求出物体甲的质量。 【详解】

(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将FOA分解,由平衡条件

FOB﹣FOAsinθ=0 FOAcosθ﹣m1g=0 联立解得:FOA=FOB=m1gtanθ=60N

(2)人水平方向受到OB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f=FOB=60N,方向水平向左

(3)当甲的质量增大到人刚要滑动时,质量达到最大,此时人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100N

Ffm=μm2g

由平衡条件得:FOBm=Ffm 又FOBm=m1mgtanθ=得:m1m=【点睛】

本题涉及共点力平衡中极值问题,当物体刚要滑动时,物体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 23.(1)5000J (2)12.5m (3)20m 【解析】 【详解】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人第一次到达A点时的动能

(2) 人第一次速度达到最大时,重力等于弹力,即

解得

距离蹦极台的距离

m1mg

(3)从开始下落到B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得

L2=20m(L2=5m舍掉) 24.(1)【解析】 【详解】

(1)小球运动中受两力:重力mg、细线拉力F,如图所示。小球圆周运动半径为: r=Lsinθ ①

(2)

(3)

建立如图坐标系,由牛顿定律结合向心力公式有:Fcosθ=mg ③ 解得:

(2)解得周期:

(3)线速度大小为: ④

联立解得:

25.A、B两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分别为【解析】 【详解】

A、B两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分别为:

和;A球的速度为.B球的速度为

若取B的最低点为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

又因A球对B球在各个时刻对应的角速度相同,由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