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地球物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da457c5acfa1c7aa00cc92

目 录

前 言 ................................................................................................................................................... 0 第1章生储盖发育特征及评价......................................................................................................... 3

1.1生烃条件 .............................................................................................................................. 3 1.2储集条件 .............................................................................................................................. 7 1.3封盖条件 .............................................................................................................................. 8 第2章圈闭条件及评价 ................................................... 9

2.1圈闭发育特征 ................................................... 9 2.2圈闭含油气性综合评价 ........................................... 16 第3章运聚条件及评价 .................................................. 21

3.1油气运移形式 .................................................. 21 3.2运聚条件评价 .................................................. 21 第4章有利目标区预测 .................................................. 25

4.1 油气成藏模式 ................................................ 25 4.2 有利区带预测 ................................................ 26 结 论 ............................................................... 28 参考文献 ............................................................ 29 致 谢 ............................................................... 30

前 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构造特征、沉积特征、水动力场特征及热动力学机制的研究,确定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背景,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生、储、盖、运、圈、保等各项地质因素,从而对含油气系统进行划分和描述,总结油气成藏模式,并对含油气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含油气系统形成时期,研究含油气系统演化过程并分析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有利勘探区进行预测。

二、研究思路

以综合地质分析为基础,充分利用松辽盆地现有的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资料及前人研究结果,研究松辽盆地中浅层生储盖发育特征、油气成藏条件、油气分布规律、成藏期次及模式,采用叠合的方法研究油气藏与分布的控制因素和有利勘探。在研究区构造、沉积背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松辽盆地地层圈闭油气成藏的各种条件,即生、储、盖、圈和运聚条件。油气藏在纵向上主要分布松辽盆地划分为西部斜坡区、北部倾没区、中央坳陷区、东北隆起区、东南隆起区和西南隆起区6个二级构造单元。西部斜坡区与中央坳陷区之间长期发育湖盆坡折带.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和前寒武纪的变质岩系及火成岩系;沉积盖层主要由中、新生代碎屑沉积岩系组成 ,最大厚度逾万米.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 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及明水组.泉头组、 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及明水组地层沉积时期为坳陷期在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松辽盆地处于深水坳陷湖盆阶段 ,其中青山口组一段到嫩江组一段为松辽盆地的主要含油气层,根据古生物、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详细层序地层学分析 ,在青山口组一段到嫩江组一段划分为 12 个四级层序、7 个三级层序和 2 个二级层序.

大庆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生储盖发育特征及评价

(一)生烃条件与评价 1.发育特征及形成的地质条件

白垩纪时期,松辽湖盆发育演化大体经历了淡水湖泊、海侵前近海湖泊、海侵影响的近海湖泊、海退后淡水湖沼四个演化阶段(高瑞祺,1994)。各阶段由于湖泊面积大小、生物发育程度、古气候条件、海水侵入导致的咸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图1-1),形成了性质各异的烃源岩。

海侵前的近海湖泊期沉积了早白垩世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地层,沉积历史包括了由淡水湖泊向近海湖泊的演变过程,受海泛影响水体盐度由淡水向微咸水变化。源岩特点是:①源岩沉积时有多个沉降中心,地层厚度变化大,源岩分布零散;②烃源岩主要是暗色泥质岩,有机质来源以陆源植物为主,泥岩内含丰富的孢粉和浮游生物化石,盆地边缘见植物化石。

青山口组至嫩江组地层沉积于海侵影响的近海湖泊期。伴随海侵、海退的交替,湖水盐度有淡水—微咸水—半咸水的变化。青一段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岩、青二、三段前三角洲及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岩是松辽盆地北部主要生油层,其次为嫩江组一、二段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

由于松辽盆地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长期叠合,在泥岩最发育的部位,从青一段至嫩二段累计暗色泥岩厚度达一千多米。青一段为大面积发育的深湖—半深湖沉积,其暗色泥岩厚度一般在100m左右(图1-2)。青二、三段在齐家古龙、三肇及长垣南部为前三角洲及深湖—半深湖发育区,沉积物主要为暗色泥岩,其厚度一般在330m左右,最大厚度达500余米(图1-3)。大庆长垣北部的萨尔图和杏树岗地区为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和前缘薄层砂体交互发育区,其暗色泥岩的累计厚度普遍大于200m。姚二三段前三角洲及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岩厚度在60~90m之间,最厚达120m;嫩一段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岩厚度普遍在80m以上,最厚达130m(图1-4);而嫩二段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岩厚度多在100m以上,最厚达250m(图1-5)。海退后淡水湖沼期沉积的四方台、明水组地层,是海退后湖盆萎缩产物。源岩特点是:①源岩分布面积小,暗色泥岩厚度薄;②泥岩中陆源有机质较多,有淡水藻类。

在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和嫩一、二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形成了大面积深湖相暗色泥岩,成为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为大油田的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其特殊的地质因素如下。

(1)湖海沟通的大型富营养湖泊为生油岩提供充足有机质。青一段和嫩一段沉积时期陆地植物繁盛,生物发育,为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来源。

(2)松辽盆地发育过程中,湖泊中央存在长期继承性发育深水凹陷,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吻合,非补偿沉积造成深湖水体越来越深,形成闭塞缺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3)松辽盆地曾经多次高热过程,盆地热史研究结果显示,盆地地热史曾出现三次高热流值,盆地地温梯度从古到今总的变化呈降低趋势。嫩江组泥岩覆盖在盆地之上构成“被盖式”盆地有利于热能保存,这些因素使盆地可以保存充足的热量,即可促使有机质成熟,又可加速有机质变化,从而成为松辽盆地陆相烃源岩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之一。

1

大庆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地球化学特征

(1)有机质丰度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不仅烃源岩体积巨大,且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各生油层普遍大于1.0%,干酪根含量大于0.5%,氯仿沥青“A”含量大于0.1%,总烃在0.08%以上,残留烃含量大于0.04%,裂解烃含量大于0.05%(表1-1)。上述有机地化指标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到嫩江组一、二段具有巨大的生油能力。

表1-1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各组段地层有机质丰度数据表

项目 有机质丰度 层位 明水组 四方台组 嫩四段 嫩三段 嫩二段 嫩一段 姚二、三段 姚一段 青二、三段 青一段 泉四段 泉三段 有机碳 (%) 0.686 0.201 0.821 0.530 1.564 2.402 1.185 0.426 0.707 2.207 0.142 0.319 氯仿沥青“A” (%) 0.0096 0.0122 0.0269 0.0365 0.2804 0.1124 0.0418 0.1500 0.5330 0.0034 0.0039 总烃 (%) 0.0051 0.0062 0.0200 0.0169 0.1682 0.0790 0.0099 0.0900 0.1612 0.0030 0.0028 干酪根 含 量 (%) 0.619 0.739 0.325 1.486 2.258 1.126 0.306 0.654 2.068 0.084 0.208 残留烃 (S1) (%) 0.088 0.111 0.142 0.184 0.140 0.002 0.038 0.159 0.002 0.002 裂解烃 (S2) (%) 0.040 0.042 0.308 2.465 0.042 0.047 0.489 1.164 0.033 0.026 其中有机碳是判断生油层优劣的最重要参数,青一段以2.0%以上等值线构成了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和长岭凹陷“Y”字形有机碳高值区,最大值在5%以上,分别分布于长垣南、泰康南及肇东北(图1-6)。

青二、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0.5%以上,大于2.0%的高值区分布于盆地边部(图2-7),前三角洲和湖湾是青二、三段有机质的主要富集场所(杨万里等,1984)。

嫩一段有机碳含量多在1.0%以上,大于2.0%的高值区比青一段明显增大,大庆长垣以北出现大面积的有机碳高值区,最大超过4.0%(图1-8)。

(2)有机质类型

按照地球化学综合指标,对盆地各烃源岩层有机质类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图2-9),盆地中浅层烃源岩(泉三段至明水组),主要生油层—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地层母质类型属于I类和IIA类干酪根,干酪根的类型归属和这些地层大量生油的事实相吻合,其它层段烃源岩的母质类型为IIB和III类干酪根。干酪根性质是源岩中有机质的显微组成或生源构成的反映。

在松辽盆地北部的大型近海湖泊沉积物中,从沉积中心到凹陷周边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水体深度、有机质保存条件都有相应变化。同一烃源岩在平面上由于有机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