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南充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694e25af45b307e8719700

空间结构:在植物选择主要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如香樟、朴树、榉树等为骨干树种,配合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乔木如银杏、合欢、黄山栾树、榔榆、雪松、罗汉松、龙柏等作为植物群落上层植被,中层选择落叶小乔木以及常绿灌木如樱花、碧桃、金丝柳、隶棠、桂花、枸骨、紫薇、木芙蓉等植物,下层主要以常绿小灌木或铺地植物如杜鹃、金叶女贞、南天竹、小蜡、紫叶小檗、铺地柏、八角金盘等,同时运用草本和地被植物配植成花境、花缘、花带以及湿地花丛、草坪等形式,形成丰富的地被植物景观。主要植物有云南黄罄、金钟花、粉团蔷薇、六月雪、鸢尾、萱草、麦冬、香蒲、玉簪、百慕大等。

植物群落构成:植物群落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较简单的群落结构的如:小乔木+灌木+草花地被,例如桂花+洒金桃叶珊瑚、香樟+杜鹃,孝顺竹+麦冬、红枫+小叶蚊母;较复杂的结构如落叶大乔木+常绿乔木或花灌木+草本地被、落叶乔木+灌木绿篱+藤蔓植物+草本地被等结构。例如雪松+红枫+红花继木+狭叶十大功劳+小叶蚊母+八角金盘,雪松+红叶李+石榴+海桐+小叶蚊母+结缕草没有量就没有美,根据形式美原则,尊重植物自然特性选择本地树种,植物群落以乔灌草复合结构形成绿量大的空间,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同时公园注重选择大量的灌木植物配置成绿篱、绿带,遮蔽构筑物,作为绿地中下层结构的重要部分。

景观时序:处州公园植物能够体现较为丰富的季相变化。在体现四季变化上公园的南部和北部植物选择各有侧重,南部多为春夏开花植物种类,如白玉兰、紫叶李、樱花、海棠、合欢、紫薇、石榴等植物,配以金钟花、鸢尾、玉簪、金丝桃、六月雪等开花繁茂的植物形成姹紫嫣红的春夏景观。而北部则选择落羽杉、银杏、红枫、无患子、乌桕等秋季色叶树种,配合桂花、梅花、紫竹、木芙蓉、南天竹等秋冬观花果类的树种,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

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处州公园在地被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选择草本花卉和耐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有三色堇、矮牵牛、四季海棠、常夏石竹、鸢尾、花叶玉簪等植物,较耐阴观叶植物如石菖蒲、龟背竹、万年青、八角金盘、洒金桃叶珊瑚、银叶菊等,以及地被如阔叶麦冬、吉

祥草、酢将草、鸢尾、大吴风草等植物,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和景观功能的需要。例如在沿自然溪水一侧,选择金边玉簪和紫花地丁片植,并选择耐水湿的再力花、香蒲、千屈菜等植物丛植以形成既耐阴又有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景观。同时公园也比较重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运用攀援藤本植物形成造型丰富的园林景观,尤其是结合园林建筑小品亭廊等进行布置。主要的攀援植物有紫藤、美国凌霄、蔷薇、爬山虎、花叶络石、洋常春藤等。由于选择了大量的草花地被和攀援藤本植物,提高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同时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中下层植物景观。

除以上所述,处州公园在植物选择上还是存在地域特征性不够明显,一些乡土植物和本地表现优良的品种应用不够。同时,在一些比较耐阴植物的上层空间大型乔木较少,没有形成较好的郁闭空间,为其通过荫蔽的生长环境。

4.3.2 江滨公园景观带绿地植物应用嘉陵江是全市第一大江,江滨景观带是在嘉陵江防洪堤坝上建成的,从1999年防洪堤修建投入施工,截止2010年10月,全长19.1km的嘉陵江景观绿化带主体部分及主要景观分区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后期绿化种植也在近期完成。滨江景观带分为古城墙保护区、城市意象区、滨水公园区、生态景观区等功能区块组成。古城墙保护区主要以门古城墙为中心,周边亭台楼宇,绿树阴阴,供游人游览评古、放松身心的场所。整个区域在植物配置上以规则是为主,以带状模纹绿篱、色带结合配植小乔木和灌木。城市意象区是南充市区滨江绿色休闲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约700m,占地面积8万余㎡。自西向东由嘉陵江源景区、水沙飞红景区和应星楼景区3个分区组成。主体应星楼仿宋代古建筑风格,主楼三明三暗连基座共有9层,雕梁画栋,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嘉陵江源景区主要以各种反映瓯江两岸人民的劳动、生活场面的雕塑体现当地的历史和民俗风情。水沙飞红景区以溪流、假山、瀑布等景观组成,体现水的灵动和妩媚。整个区域的绿化以自然式为主,选择银杏、黄山栾树、罗汉松、凤尾竹等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起到烘托主景,提升景观品质的作用。滨水公园区主要是以休闲广场为主,有下沉式广场、亲水广场等,配置园

亭、树池座椅等设施,提供游人锻炼、集会、禧水等活动的场所。植物景观以自然式为主,布置一系列花坛、花镜,少量配置乔灌木。生态景观区是最后一个区域,由岩石生态园和自然游园两个景区组成。自然游园区主要以大片群植形成的郁闭林和树林草地相结合,形成幽静怡然的环境。群植主要以同属不同品种形成如樱花林、枫香林等,继而取得鲜明的季相变化特色。植物岩石生态园的地被植物种类较丰富,选择棕榈科、景天科、枝叶细小的耐旱型等植物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

由于景观带绿化工程完成时间不长,后期种植的园林植物还未形成预期的绿化效果,下面主要结合应用较为丰富的生态景观区来具体分析其植物应用情况。

空间结构:滨江景观带绿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上层结构树种为株形较好的的乔木如白玉兰、棕榈、榔榆、银杏、罗汉松等,种类和数量都较多,中层结构以小乔木和花灌木种类为多,如桂花、山茶、金丝桃、小叶栀子、金边黄杨、金焰绣线菊、大花六道木、木绣球等,形成大片灌木从和花丛。下层结构以草本地被为主,选择一些适宜性较好观赏性强的品种如大吴风草、白三叶、金边玉簪、紫花地丁等。整体来看,该区域植物物种比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但不足的是,上层、中层的乔灌木数量较少,难以形成郁闭的林下空间,对于夏季持续炎热的南充市来说,在空间开阔没有遮挡的防洪堤上,对于缓解夏季炎热,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的方面考虑不够周到。

景观时序:生态景观区在植物选择上能够合理搭配四季景象不同的树种,营造不同季节时令的植物景观。如春天开花的玉兰、紫荆、金钟花、海棠、樱花等,夏秋季开花的合欢、木槿、凌霄、木芙蓉等,冬天开花的腊梅、山茶等,以及一些秋色叶植物如枫香、乌桕、银杏、水杉、黄连木等丰富秋冬季节景象。但比较而言,观赏性较强、观赏时间在秋冬季节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多,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在秋冬落叶后有优美的枝干的树种,例如榉树、梧桐、银杏、水杉等,或选用一些秋冬季挂果的树种,如柿子树、柚树、珊瑚树、南天竹等植物以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丰富环境景观。

营造特色树林景观:在生态景观区中,根据景观设置的需要,选择一些生长适应性强,林相效果好,在特定季节能形成特色鲜明的树种营造特色景观林,例如运用多个品种的樱花形成春花烂漫的樱花林,运用枫香、槭属的树种形成层林尽染效果的枫树林。林下配植耐阴的草本地被植物如鸢尾、麦冬等。

5 结论

结合对南充市区公园绿地应用树种的调查,以及代表性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形式、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的调查统计,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总结了南充市公园绿地植物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5.1 园林植物生态性关注不够

植物的生态特性是形成健康旺盛的植物景观的基础,根据不同的生境环境选择不同的园林植物,才能创造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景观。

5.1.1 适地适树原则没有体现 在园林植物种类选择中,由于一些原因,例如以前较早的绿化选用传统园林植物较多,或者在设计过程在,由于设计者习惯于选择某些园林植物,因而对于在本地生长良好体现优势的树种没有加以重视和运用,造成植物景观形成以后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情况较多存在。

5.1.2 植物群落稳定性较差 自然群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及生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群落。自然群落的结构复杂的层次有6-7层之多,结构简单一般的有2-3层次。栽培群落应该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尊重植物的习性,借鉴于自然群落结构。当前市区的园林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层次也只有2-4层,难以形成更稳定的群落结构。

5.2 园林植物特色景观的缺少

园林植物的基调和主干树种应该是当地的乡土树种,能够反映出城市所处的地域特征。如果公园植物的选择没有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整个公园的景观特色就无法充分体现,没有特色的景观,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景观。

5.2.1没有体现植物的群体美 公园植物的配置以自然式为主,树种有对植、列植、丛植等配植形式,但出于规模面积的限制,没有体现植物群体美的景色。作为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可以利用秋色叶植物或观赏价高的植物形成成林的景观,例如北京香山的红叶、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著名的植物群体美景观。

5.2.2 缺少观赏特性丰富的植物 观赏特性丰富的如既可观果又可观花的,既可观叶又可观花的植物等,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做到统筹安排,利用丰富的观赏特性,提高植物观赏特性的丰富度。

5.2.3 没有体现生态示范区的特色 南充市作为国家试点生态示范区,自身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在植物景观方面没有体现生态示范区的特色,缺少体现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南充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 阎传海.张海荣.于法展.等.四川北部城镇绿化策略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38-39.

[3] 南充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 陈建洪.南充市住宅区绿地的植物组成_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分析.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03.

[5] 朱圣潮,徐燕云.南充市区园林绿化建设的调查研究[J].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2):58-61.

[6] 王昌腾.南充市区园林绿化树木的调查分析[J].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6(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