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与存在不同教养误区的家长沟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六章与存在不同教养误区的家长沟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c3048c240c844768eaee03

言,避免了直接面对彼此间的观念冲突,从而可以放松地讨论读书心得,而讨论本身又具有相互理解与相互影响的作用。

三、与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沟通

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是由一个家长护送到幼儿园。然而,孔老师发现淑涵小朋友经常是由爷爷、奶奶和妈妈三个人一起送到幼儿园,淑涵爸爸只要能抽出时间,也会尽量接送孩子。如果遇到家长开放日活动,一定是爸爸摄像,爷爷从一个角度照相,妈妈从另一个角度照相,奶奶则随机协助。淑涵妈妈对老师说:“我们家什么都不缺,照顾好、教育好淑涵就是我们家最大的事,请老师对我家女儿多加关照。”在家长的关爱下,淑涵长得聪明、漂亮、可爱,但是心思却比别的孩子重。一天,莉莉发烧了,老师对她很关心,户外活动的时候一直拉着她的手。淑涵看见了,玩游戏的时候心不在焉,时不时地看看老师。从户外回到教室之后,淑涵终于忍不住了,指着莉莉对老师说:“我不喜欢她,她丑死了!”老师很诧异淑涵怎么说出这么难听的话,但也明白淑涵是嫉妒莉莉今天得到了老师更多的关注。 (一)分析过度关注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孩子需要成人的关注,但是过度关注对孩子有害。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往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强化了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影响了孩子从客观的角度去理解与

接纳他人、与他人平等交往、遵守规则及尊重外在环境等,使孩子陷入“唯我独尊”的狭隘世界。

王老师的女儿佳佳在王老师所在的幼儿园上学。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佳佳就得到一些教师的“特殊关注”。这些教师见了佳佳之后,不管是什么场合,都喜欢逗逗佳佳,久而久之,导致佳佳形成了“特殊化心理”,让她觉得自己就应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进而脾气逐渐变得骄横、霸道。 佳佳时常拿“我妈妈是幼儿园老师”、“我让妈妈狠狠地批评你”威胁与她“作对”的小朋友,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佳佳的这种不良变化,是入园之后教师的过度关注造成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和思想意识,过多的干预与关照会减少孩子锻炼他们自己的独立性、坚强品质、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阻碍孩子思维的客观性及社会性品质的发展。从成长的规律来说,孩子不被过度关注反而能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能够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在平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静悄悄地成长”是孩子形成独特风格与个性所必需的。

(二)走出过度关注的误区

与这类家长沟通的时候,沟通的重点是帮助他们理解适度关注才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并帮助他们掌握适度关注孩子的具体方法。

1.向家长阐述幼儿教师关注孩子的特点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教师的重视,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像在家里一样,得到细致的关心与照顾。家长爱护孩子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重视都有必要。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教师对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都是心中有数的,但教师最关注的是那些能力相对较弱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的孩子,重视这些孩子有利于提高班级幼儿的整体水平。可见,有的孩子不受重视,反而说明孩子很能干。

2.培养孩子乐于为他人喝彩、乐于帮助他人的品质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不易接受别人的优点、长处和成功,但是经过家长的引导,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改善。比如,当家长听说某个小朋友获得了奖励、取得了好成绩时,不要立即批评自己的孩子不如他人,而是要先鼓励孩子接纳比自己优秀的同伴,为小伙伴喝彩、祝福,从而培养孩子宽广、 谦虚的胸怀;当其他小朋友有困难了、退步了或者被批评了,要引导孩子学会同情和帮助他人,而不是幸灾乐祸。 3.正面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地哄劝孩子

孩子特别需要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信心,于是有的家长一味地、夸张地表扬孩子,即使孩子做了不对的事情,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孩子长期被这么哄着,久而久之就不愿意承认和学习他人的优点,不接纳和嫉妒他人的事情也就随时有可能发生。比如,当孩子因为在一次比赛中输了而

特别伤心时,有的家长就会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孩子,但是却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引导。家长应该正面鼓励孩子:“人家学会了,我们经过学习也一定能行!咱们回家试试吧!’’

在玩下棋、扑克牌、拍球等亲子游戏的时候,别给孩子总是造成他胜利的假象。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成人觉得让让孩子没关系,儿童却把游戏当成“工作\一样对待。家长应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尊重规则与结局,不应以自己的喜好与意愿随便改变规则。

4.不助长孩子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的心理

孩子在集体生活环境中会有攀比和竞争心理,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向良性竞争发展,不助长孩子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的心理。比如,在游戏角色的分配中,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做主角,成人要引导他们轮流做主角,而不是只能自己做主角、不给他人做主角的机会。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要培养他们谦虚、友善的态度,要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不要恃才为傲。

四、与过废忽视孩子的家长沟通

郭凯今年5岁了,有一个3岁的弟弟,但不幸弟弟惠有白血病,妈妈常年在医院陪伴弟弟,爸爸也整天忙于工作,因此平时就由小凯姨妈照顾小凯。小凯很聪明,但是情绪反复无常。有时表现得特别好,有时又会闹一天别扭。一天,